預備新皮袋(二)

門徒在意的是生活,即使經歷神蹟,總還是擔心不夠。耶穌在意的是生命。祂提醒門徒防備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的酵,指的是他們的教訓。

信息錄音檔

經文:馬太福音16章6-12節
証道:李路加牧師
記錄:楊可玉姊妹

今天經文的開頭是一段很有趣的對話。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門徒卻彼此議論:「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v.6-7)經過前兩次的神蹟,大家發現,只要跟著耶穌就有餅吃,何以在這裡卻討論起帶不帶餅的問題來呢?

神蹟發生不久,門徒便因沒有餅而彼此議論,耶穌指責他們是「小信的人」,並且考他們兩個問題:1.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後,收拾了多少籃子的零碎?2.七個餅和幾條小魚令四千人吃飽後,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v.9-10)(參前文,答:十二籃;七筐。)耶穌的問題提醒他們:即使沒有帶餅或帶得不夠,神的作為都能令人飽足有餘。門徒這才明白,耶穌的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乃是要他們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v.11-12)。

在福音書裡,我們經常看到耶穌的教導跟門徒的領受有所落差。門徒在意的是生活,因此耶穌一提到酵,他們就想到餅,即使經歷神蹟,總還是擔心不夠。耶穌責備他們小信,小信的人看重神蹟過於神自己,對於神能供應一切生活沒有足夠的信心。

相對於門徒,耶穌在意的是生命。祂提醒門徒防備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的酵,指的是他們的教訓。酵代表一種空氣、觀念、宗教或信仰,不論好壞,它都會發酵影響生命。世上有敗壞的宗教,也有純正的信仰,領受真理使人有智慧,將防衛工作做好,就能從領受生活的餅到領受生命的糧。

耶穌在第6節說道:「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馬可福音》8章15節,祂又囑咐門徒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希律黨人,這三種酵若是同時發揮,效果驚人。這三類人平時彼此不合,為了敵擋耶穌,這才結合起來,三效合一,將耶穌推上了十字架。

我們要預備自己成為新皮袋,千萬不能把這三種酵裝進來:

一、法利賽人的酵

法利賽人的起源有個很美的目的,他們最早出現在主前三百年,原是分別出來的一群人,跟「教會」的意義相像。

當時猶太人面對戰爭,受到希臘文化及周邊生活習慣的影響,使得信仰文化與傳統受到嚴重衝擊。由於對信仰敗壞、民族滅絕的危機感,有一群人被分別出來,他們堅守信仰路線,保守民族文化傳統,認真研讀摩西五經、先知書及誡命,要求百姓嚴格遵守。

三百多年後,當時被分別出來的群體,卻成為假冒為善、自以為義的代名詞。法利賽人的酵可說是「律法主義的酵」,把眾人圈在律法的綑綁中。

二、撒都該人的酵

撒都該人的組成由祭司的後裔為中心,同樣起於兩約之間沉默的四百年。他們原本負責教導律法以及特別獻祭的條例,常為百姓獻祭,但到後來,卻是一代不如一代,只存其名,失去獻祭的生命。

《使徒行傳》23章8節說:「因為撒都該人說沒有復活,也沒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賽人卻說兩樣都有。」當保羅傳福音時,兩個族群爭論起來。法利賽人還傳承了舊約信仰,撒都該人卻只選擇性相信。從主前到現在,類撒都該人一直存在,那便是自由派神學。其支持者對於某些理論特意鑽研,他們熟悉聖經,但不信神蹟與復活,不信靈界的事,也不信有天堂與地獄。

自由派神學解釋五餅二魚的神蹟,認為小男孩獻上個人所有,感動眾人把自己的一份也拿出來重新分配,讓所有人都得飽足。

認識神的人發現神蹟無所不在。瞎眼看見、瘸腿行走固然是神蹟,初代教會走過逼迫屹立至今是神蹟,你信主的生命得以改變更是一個神蹟。

撒都該人的酵,是一種「不信惡心的酵」,信仰要在腦袋裡通得過,未免把神想得太小了。

三、希律黨人的酵

希律黨人以希律的政權為中心,受掌權者安排滲透到信仰裡去,披著宗教的羊皮,行極權政治之實,並謀求不義之財,可稱之為「不純動機的酵」。

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人進到教會裡帶著不好的動機。我念神學院前曾在母會擔任社青輔導,有一次,一個新朋友在聚會結束後邀請我去吃飯。原來這位弟兄到教會的目的是交女朋友,而他喜歡的對象是位非常愛主的姊妹,希望我能幫忙牽線。我建議他好好讀經、禱告、穩定聚會,從認識真理開始改變自己;有段時間,我帶著他讀福音書,果然令他能與姊妹談上幾句話,甚至有機會單獨約會。後來我進入神學院,不知他們最後有沒有結果,但肯定的是,這位弟兄的生命已經完全改變了。

我們可能都有類似的經歷,進到教會是為了吃愛宴、交朋友、吹冷氣……無論甚麼理由,教會都歡迎你,但請不要帶著這個動機繼續混下去,你一定要用心靈跟誠實好好認識神,讓神來引導你。神會使用你不純的動機,帶領你進入純全的信仰生命。

這三種酵帶來的衝擊與影響極大,唯有耶穌的教訓能夠防備。

四、耶穌的教訓

耶穌領受使命來到地上,完全順服神的旨意,祂的行動有計畫、有策略、有目的,從呼召門徒開始,領他們走遍各地,吸引許多人從不同地方來跟從祂。

既有許多人跟從,耶穌當然有祂的教訓。《馬太福音》5章1-2節記載:「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這是登山寶訓的開始,其最根本的內容是所謂的「八福」,也就是八種屬靈品格的教訓:「虛心的人有福了!……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參太8:3-10)

以上的祝福,或說屬靈品格,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及希律黨人都沒有,法利賽人的過於僵化,撒都該人的選擇性信仰,都是舊皮袋;而希律黨人帶著不純的動機,則是假皮袋。

《馬太福音》5到7章包含了對律法的教導與論述。耶穌教我們如何禱告,如何選擇天上與地上的財寶,如何面對憂鬱,如何祈求、叩門、尋找,如何從所結的果實分辨果樹,聽道如何行道,以及兩種蓋房子的比喻……「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太7:28-29)

耶穌的教訓與眾不同,因為帶著權柄;我們領受神的話語,也就領受這權柄。若能好好在信仰與真理中紮根,並敞開生命讓神更新,防備不好的酵,及世界不當的價值觀與偏差動機,就能有好的酵在生命裡面,帶出極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