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羊與山羊

 

當我們和身邊的人只是「你」和「他」的時候,你們的關係就會成為負擔和重擔;當我們跟身邊的人的關係是「你」和「他」和「祂」的時候,因為耶穌在其中,你們的關係就會是神工作和恩典的證明。

 

經文:馬太福音25章31-46節

證道:王鼎元傳道

記錄:李秀娟姊妹

 

過了這一週,從下週起就是聖誕節之前為期四週的「將臨期」,在這段期間,我們要紀念耶穌基督第一次的來臨,同時也要在信心裡預備祂第二次的來臨。

今天主題經文中綿羊與山羊的比喻是耶穌橄欖山講論的最後一部分,此時耶穌所面對的逼迫愈益強烈,祂開始向門徒透漏更多關於結局、末世盼望和天國實現的信息。當我們在進入將臨期與迎接聖誕節的時刻,這段經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應當用什麼樣態度以及帶著什麼樣的盼望來等候耶穌基督的再來。

橄欖山講論裡有五個比喻,如海浪般一波一波的推進,給予我們不同程度的教導。從第24章耶穌預言聖殿被毀開始,無花果樹的比喻告訴我們末世時主必再來,我們應保持警醒,因為沒人知道確切的時間。善僕與惡僕的比喻提醒我們盡當盡的責任,作忠心有見識僕人。十個童女的比喻告訴我們等候主來要有遠見和智慧。才幹的比喻提醒我們要像領五千兩和二千兩的僕人,按著主人所託付的善加管理,最終就能得獎賞。﹙太24:1-25:30﹚

如果做到上面所說的一切,是不是肯定可以進入天國?接下去綿羊與山羊的比喻似乎潑了我們一盆冷水。在這個比喻裡耶穌直接用「人子」來稱呼自己,而不是先前隱晦的用「主人」、「新郎」。聖經中當耶穌自稱「人子」時,都在強調祂就是「彌賽亞」,是萬民的君王。有一天,君王要坐在榮耀的寶座上審判萬民,無論你信主與否都要面對這個審判。

審判成立必須具備三項要件:結果、事證和依據。根據這段經文,審判的結果呈現二個極端,王對著被分別出來站在祂右邊的綿羊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預備的國;要往永生裡去。﹙V.34,46﹚又對著左邊的山羊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要進入那為魔鬼和牠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V.41﹚當基督再臨,所有的人只有這兩種結局,因此,我們需要關心審判的事證是什麼?換言之,哪些事會被判永生,哪些事會被判永刑。

王肯定綿羊的事證是:「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V.35-36﹚而山羊的事證則恰恰相反,他沒有做這些事。﹙V.42-43﹚

至於審判的依據是什麼?就是有做和沒做在審判標準裡所代表的意義。王對綿羊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V.40﹚「我這弟兄」是指耶穌所有的門徒,「最小的」是指最無關緊要的。由此可知,審判的依據是向跟隨耶穌的人行善,即使他微不足道,仍要關心他、憐憫他和供應他。

令我們意外的是,不管綿羊或山羊都很詫異自己究竟在什麼時候做了或是沒做那些被當作審判事證和依據的事;也許是因為他們與王的認知不太一樣,也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事就是服事基督。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一個重要的訊息,就是耶穌把祂自己和跟隨祂的人連結在一起。

保羅曾有一段和綿羊、山羊同樣的經歷。保羅信主之前,在前往大馬士革抓捕基督徒的路上,被天上的大光照耀,就仆倒在地,聽見耶穌的聲音說:「你為什麼逼迫我?」(徒9:4-5)保羅應該會覺得疑惑,他確實有逼迫基督徒,但是沒有逼迫耶穌啊!因為那時的他還不知道「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耶穌和跟隨祂的人是一體的。

在你的生活圈中,關係最近的是家人、親人,較近的是同學、同事、朋友,較遠的是不太熟的人、滿不熟的人,再遠一點就是陌生人。當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去定義和別人的關係,就會形成一個由親近到疏遠層層向外的「同心圓」,愈外面的層次對我們就愈無關緊要。主耶穌要我們去關愛那最不重要的人,豈非強人所難?到底要關愛到哪一圈才算是最小的弟兄?

耶穌說完綿羊與山羊比喻,就對門徒說:「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太26:2﹚三天後,耶穌在十字架上用祂的生命實踐了將祂的命運和每一個跟隨祂的人緊緊相連的關係,凡對「祂」做的就等於對「他」做的。十字架上的羞辱和刑罰,耶穌受了,等於所有人都受了;十字架上的復活生命,給了耶穌,等於給了所有的人。因此,無論在何處,你和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不再是「你」和「他」的同心圓關係,而是「你」和「他」和「祂」﹙上帝、耶穌基督﹚的特殊三角形關係。

因為耶穌基督,任何一個原本在同心圓中邊緣到不能再邊緣、跟你的生活毫無交集的人都是三角形中的那個「他」,包括在《宣教日引》裡所有的未得之民。據統計全世界約有七千多個可能你連名字都沒聽過的民族從沒聽過福音,在「你」和「他」之間,因為有「祂」的關係在當中,你一定可以用禱告來回應他的需要。

反過來說,有時候距離親近的人會被視為平常,忽略對他基本的禮儀和尊重。如果你只看到「你」和「他」的關係,他只是你的妻子、丈夫或兒女,當他的動作、態度和行為直接衝擊到你,讓你生氣、失望,焦慮和挫折時,就會不知不覺中把他挪移到同心圓的外層,最好眼不見為淨,卻忘記了他和你都是耶穌用手上的釘痕挽回的人。如果你能夠先放下因他而引發的種種負面情緒,就能在安靜裡看見他真正的需要,進而付出關愛和行動;若你認為已做盡一切,要記得「你」和「他」之間有「祂」,你一定還可以為他禱告。

奧古斯丁是第四世紀對西方神學和教會影響極深的神學家,他年少時風流浪蕩,後來又沉迷於異端和占星術,他的母親為此憂慮不已。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描述道:我的母親只對上帝充滿信心,她常淚流滿面的為我禱告,持續了三十年。有一次主教看見母親流淚禱告,就對她說因著你的眼淚,你將不會失去你的兒子。

當我們和身邊的人只是「你」和「他」的時候,你們的關係就會成為負擔和重擔;當我們跟身邊的人的關係是「你」和「他」和「祂」的時候,因為耶穌在其中,你們的關係就會是神工作和恩典的證明。所以,綿羊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愛人而成為綿羊,而是因為先相信神藉著耶穌基督的降生、受死、復活把祂自己和每一個人緊緊的連在一起而成為綿羊。

我們過聖誕節,不是為了紀念一位神的生日,而是紀念一段緊緊相連的關係。我們因著信,就必定是那被分別出來站在右邊的綿羊,這是神要我們警醒去抓住的應許,也是我們心中真正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