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是神的大能(二)效法耶穌傳福音

基督徒都明白何謂「愛」,但愛也容易成為理論與教義;然而經文上寫道,耶穌的愛順服上帝的旨意,走遍各城各鄉,總是在行動實踐、並非止於談論。

經文:馬太福音9章35-36節
證道:李玉雄傳道
記錄:謝以慈姊妹

死亡總是看似離我們遙遠,卻總讓我們措手不及;面對告別,是人生必修課題。如何在死去的時候讓生命更有價值?在世上有各種不同的死亡方法,但在上帝的眼中死亡並非結束、而是開始,每一個生命的逝去都有其價值。

上帝創造的鯨魚是大海中的捕獵者,現今的海洋中,沒有比鯨魚更大的魚類。科學家發現,鯨魚最大的價值並非是在活著,而是在死去後。屍體沈入大海海底、成為其他動物的養分,其影響將長達百年之久,也就是俗稱的鯨落。鯨落成了一種迴圈作用,為他種生物帶來祝福。

聖經中形容麥子徹底死了,能結出飽滿的子粒:「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麥子在地裡若不死去,就無法收成飽滿的子粒。

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上,如同麥子般、透過釘死十架上來擔當人的罪孽。今天每一個因著信他的靈魂,都能得到永生;耶穌活著,生成了大喜的信息、而祂的死,也能成為人的祝福、最後的福音。當我們得到福音後,應當效法耶穌,走入人群、傳揚救人的福音。耶穌是那一粒麥子,盡力死去,產生了永恆的價值。

今天我們得著永恆的價值,應當學習耶穌如何「死去」。這裡的「死去」非為生理的消逝,而是除去生命中的老我。老我是成長的障礙;若我們的生命仍然只是一粒麥子,也只能羞愧見主面。

從三個角度來看耶穌如何傳福音,效法祂的樣式、將愛化為行動:

一、耶穌的態度——順服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太28:18-19)耶穌要我們捨己、捨命、走出去服事人;得了神兒女生命的我們,應當效法祂、承接使命,使生命與使命不分離。改變原有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學習成長、服事他人。基督徒都明白何謂「愛」,但愛也容易成為理論與教義;然而經文上寫道,耶穌的愛順服上帝的旨意,走遍各城各鄉,總是在行動實踐、並非止於談論。

在傳福音的同時有所顧忌、害怕遭受拒絕和衝突,都是多餘的。「知道了就行動」,我們要在生活中透過禱告與關心展現愛,讓愛走動。

二、耶穌的眼光——看見靈魂的需要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36)耶穌住在加利利一帶,地緣和人口組成都較複雜;但耶穌看見他們內心的需要、缺少平安喜樂,就憐憫他們。而我們是否能發現身邊的人靈魂所需?

眼光就是價值的所在。福音是有永恆價值的盼望,耶穌的眼光可以看見人的價值和需要。撒馬利亞婦人在他人眼中,僅是個妖豔的女人,但耶穌卻看見她生命中的破碎、生命中的渴求,因此婦人接受了福音的活水;撒該在人眼中是位有錢的稅吏長,但在耶穌眼中,他卻是內心貧瘠又孤獨,於是耶穌住進他的心裡,使他生命得滿足。

求主給我們那樣的眼光,使我們發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三、耶穌的方法——建立關係

幸福小組的推動期間,我們與Best透過聚會建立關係;如同耶穌並非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來到這世上,而是住進人的家中、走進人群與人建立關係。耶穌常常接觸到人眼中的罪人,接待他們、同他們吃飯;我們的道德感很高,但有比罪人更好嗎?同樣是罪人,我們願意帶著耶穌的愛、去愛那些人嗎?

過去撒該所得的錢財多為不義,但在耶穌走進他的生命中後,竟願意承擔他所犯的過錯。只要帶著實際的行動、與人建立關係、帶著神的愛,我們就能將愛傳遞出去,使人渴望來到主前。

耶穌在地上一生的工作有這些:第一步、勇敢的走出去,第二步、看見人的需要,第三步、跟人建立關係。「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學習耶穌的態度、眼光和方法,就能掌握耶穌一生傳福音的奧秘。不要再把愛停留在言語上,讓我們能夠真實付出,關心那些心靈憂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