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來說,等候不是沉重的擔子,而是愛的緣故,是一份愛的責任,在等候過程中經歷聖靈同在,等待多久,恩典就有多長多深,雖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卻是一條榮耀的道路。
經文:路加福音1章26-38節
証道:林藝春傳道
記錄:李其諭姊妹
「親愛愛樂」是個由原住民組成的樂團,因為一對夫妻在深山國小任教而創立。親愛國小座落在山中的小村落裡,學生多半是原民,生活較貧困,學習資訊貧乏。夫妻將城裡的東西帶去,包括小提琴這樣昂貴的樂器,孩子看見小提琴非常驚豔,跟老師說想學琴。因為一句話,不算富裕的老師決定去貸款買琴,讓孩子接受培訓。
2008年成立了「親愛愛樂」樂團,經費由募款來支持,雖然還背著債務,但為了孩子們,他們沒有後悔。老師聽見孩子的渴慕,以愛的行動來回應,孩子的生命因此翻轉。老師受訪時被問到「幸福的定義」,他說:「真正的幸福來自給予」。相信父母一定有同樣深刻的感受,看見自己的孩子在人面前,從前經歷的苦都值得了。這故事結果是成功的,即便目前這個愛的回應還有代價在付,任重道遠,在當中承受壓力與模塑,我們今天讀的經文也有同樣的印證。
馬利亞的回應
馬利亞的生命有奇妙的特質,使她能被神託付、成就神的旨意。當她聽見天使問安:「蒙大恩的女子,我問你安,主和你同在了!」聖經描述她的反應是驚慌,跟我們一般人一樣,她明白「主與我同在」是很好的事,但後面似乎有個重大的任務。
驚慌是正常人的反應,但接下來,馬利亞展現出一般人缺乏的反應──反覆思想。神透過使者跟她說話,聽完任務之後,對常人來說,童女懷孕是不可能的事情,年邁的撒迦利亞聽見天使說他會生一個兒子,反應狐疑;馬利亞卻問天使:「這件事如何成就?」意思是「我要怎麼配合?」這是個正確的提問,從中不難發現馬利亞在日常生活中是與神連結的,她在與天使的對話中更加確定,所以她回答:「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
情願
馬利亞說了「情願」。「情願」我們常解釋為「甘心樂意」,就像父母對孩子的事通常很情願。英文「May」有較多層面的解釋:1.表示許可或請求許可(既被動又主動)2.表示希望、祝願3.無論、儘管。這幾個意義都完全表明了馬利亞的高度配合。
馬利亞沒有想到自己的需要,即使未婚懷孕這件事在當時社會可能付上生命的代價,但她只有情願,只在意神的旨意是不是可以成就,焦點完全在於神。面對挑戰,馬利亞勇敢地說我願意,即使接下來是條不容易的道路,她仍說:「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
存在心裡、反覆思想
從第一章往第二章看,發現馬利亞常常「存在心裡、反覆思想」(2:19),這是先祖亞伯拉罕素來常做的事,也就是「默想等候」。馬利亞是一個預備好的人,當神臨到時,她可以承接使命。30節說:「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代表馬利亞是常常與神交通的人,這也是神為什麼揀選她,因為她可以承接這樣的使命。
神做事,需要有人成為配合的器皿,若和神不夠有親密的連結,祂的聲音我們可能聽不懂也聽不見。馬利亞常有神愛的充滿,所以她也可以用愛回應神,讓神的應許──「主和你同在了!」、「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成就在當中。
恆切禱告
使徒行傳1:14:「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馬利亞的生命,從天使向她預言的那天起,直到耶穌離世升天,與門徒一同在耶路撒冷的馬可樓上禱告等候。
等候
馬利亞總是恆切地禱告,她一生雖然經歷許多痛苦,但她的福分也大過常人,對她來說,等候不是沉重的擔子,而是愛的緣故,是一份愛的責任,在等候過程中經歷聖靈同在,等待多久,恩典就有多長多深,雖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卻是一條榮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