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與親子關係蒙福的秘訣

經文:申命記6章6-7節
證道:洪英正弟兄
記錄:楊可玉姊妹

家庭價值是甚麼?建造蒙福家庭有多重要?答案因人而異,然而不可否認,家庭是個人無法迴避的關係。家在許多場合成為應景的主題,論其價值,就像陽光、空氣、水一樣。

現代美國思潮,從1960年代甘迺迪代表的科技新銳,顛覆傳統價值,經過70年代反戰思想,帶出深層反省。到了80年代,雷根擊敗當時尋求連任的卡特,他所喊出的口號,正是家庭價值。

《箴言》說:「耶和華咒詛惡人的家庭,賜福與義人的居所。」人可能裝扮光鮮來到神的殿中,內心卻流淚不堪。雖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足為外人道也,但神賜福與義人的居所,靠著肉體無法做到的,如今我們不用刻苦己心,只要來到主的面前,就能因信稱義。

聖經上說:「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不認識耶和華」(撒上2:12)。認識神沒有遺傳或世襲,而是如同《馬太福音》所說:「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信仰若是陽光、空氣、水,便不能留給孩子去選擇。這世代充斥謊言與血氣,若沒有察驗分辨的能力,甚至自己都會入了迷惑。

《加拉太書》提醒我們,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但《雅各書》又說:「……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實在因為信神的人,生命變得不同,自然會將合神心意的行為活出來。

家的心靈意義,在於它是我們情感依附之所在,也是安全感的來源。家是人生第一所學校,一切規範與應對進退都在這裡開始學習。在家裡我們被欣賞,受到正面激勵,優點被看見。家不計世界的標準,無條件接納、包容我們。因著家人彼此付出、奉獻、犧牲,我們便懂了愛與被愛的感覺。
若在家的概念經歷過這些寶貴與美好,家就會是你的眷戀,但許多人的成長過程並未飽嘗這些恩典。如何讓人不再繼續受害,更不去傷害別人,是討論這個議題的重點。

家對人影響極大。研究發現,來自離異家庭的孩子,54%在情緒和情感方面有問題,表現為抑鬱寡歡、心事重重,容易激怒,與同儕關係緊張,甚至自暴自棄,產生心理和行為的偏差,類單親的孩子亦多如此。缺席的父母,讓孩子難以抱持樂觀盼望。

一項研究顯示,離異家庭孩子的平均智商為96.95,學習成績80分以上者占56.25%,和睦家庭則為101.18和80.2%。別怪孩子表現不好!因為,你可能就是始作俑者。

《創世記》告訴我們,家庭是神所造,而非歷史演化、工具性的結果。即使如此,神仍然要人離開原生家庭。當青少年開始尋找自我,給他揮灑的空間與尋找命定的機會,允許他離開父母,只要把孩子帶到神的面前,神必一生牽引他。

婚姻與家庭的屬靈意義在於彼此幫助、同得權柄、同源平等、合一繁衍、完全接納,以體現基督。E. Fromm曾說,愛是「人類生存問題的解答」。在家裡把愛體現出來,大部分的問題就能獲得解決。

根據2017年統計,臺灣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二。2019年的數據顯示,全臺離婚率最高的縣市為花蓮,六都中則以桃園最高。溢恩堂在這塊土地任重道遠,我們要作光作鹽,不只口傳福音,更用生命活出見證。

2014年的得勝者論壇上刊載一項迷你研究的結果。研究調查810位中學生跟父母的關係,其中父母結婚且同住者占3/4,而1/5的孩子每天跟父母相處不到10分鐘,這些都不是特例,值得警醒。

「家庭空洞化」造成世紀危機。心理學家A. Mitscherlich在其所著《沒有父親的社會》中指出,兒子沒有父親,內心會出現空洞,惡魔住進去,不斷告訴他:「父親很差勁,父親很邪惡。」如此當這孩子為人父後,或將成為帶給下一代噩夢與傷害的源頭。

精神分析學家Horney從學理上來探討,家庭關係不完全,使生命惶惶不安。爸媽在家,孩子固然有壓力,卻又平靜安穩。婚姻與家庭是21世紀的祭壇要務,在這個議題上,神有豐盛的真理,教會就是領頭羊。

《馬太福音》說:「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按照「危機樹」理論,環境就是土壤,如今我們的根正在不好的土壤裡,你若感受到危機,就要從自己開始,為全家守望,從四方面來建造幸福的家庭。

一、恢復與強化關係

《羅馬書》記載,神要將人稱為「我的子民」、「蒙愛的」,稱為「永生神的兒子」。當福音廣傳,我們都是神兒女,神一開始就把關係確定下來。「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6)

許多人在關係裡受苦,若要恢復關係,應當小心別成為以下幾種父母。

1.父母是工作狂,孩子容易陷入不敢要「愛」、扭曲工作觀點、難以放鬆、渴望有一般的父母,以及經常自卑的困境。
2.父母離婚或分居,孩子容易對神聖關係失望、覺得受排斥,常有次等感、羞恥感、矛盾情緒、憤怒內心化,傾向對婚姻直接攻擊、間接否定婚姻的意義與價值。
3.父母冷漠、沈默,孩子容易過度向外發展、缺乏對父母親角色的認同,產生矛盾的行為,並渴望體驗真愛。
4.父母卓越卻完美主義,孩子容易生出犯錯的不安全感,缺乏自信、強烈焦慮、害怕與人接觸,造成本體的扭曲,或認定成績就是一切等。

二、奪回主權善於教導

孩子是神所託付的產業,最近卻有一齣戲劇喊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帶著危險,很容易入了魔鬼的迷惑。不過它也有積極的意義。誰奪去你做為父母的權柄?是網路、媒體,還是同儕?

「家,是第一個影響你孩子生命的地方」。如同經上所說:「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申6:6-9),基督信仰重視教導,不只在教會及職場上殷勤,在家也要殷勤建造祭壇。

三、用榜樣見證基督

這世代教導太多,榜樣太少,正如胡適文章裡所說的:「老子都不老子啦」!
《彼得前書》說:「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約翰福音》也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孩子們需要三類教導,以生命來影響生命。

1.權柄的學習。父母是喜樂地順服權柄嗎?妻子在孩子面前尊重丈夫嗎?這些都是孩子們的榜樣。
2.等待的學習。父母在順境時懂得感恩並仍存敬畏之心嗎?逆境時能堅心倚靠仰望神嗎?無論身處順境或逆境,等候耶和華的必不羞愧。
3.連結的學習。家中的親子關係如何?夫妻關係如何?與鄰舍關係如何?盡力與人連結,能夠幫助孩子學習與人的關係。

四、敬拜禱告從家開始

「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b)父母當為祭司,像使徒行傳記載的,「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在一起擘餅、用飯,讚美神(徒2:46-47),也像約伯常為兒子獻祭(伯1:5);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6-7)。

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愛家要有方法,全家一起在生活中讚美神,神的恩惠慈愛必多而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