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真道打美好的仗,要支取神的話語,塑造屬靈價值觀,也要支取屬靈的能力。一方面在至聖真道上造就自己,一方面在聖靈裡禱告。 福音的行動要以愛為根基,聖經教導我們的態度應當是憐憫、搶救、警醒。
經文:猶大書17-25節
証道:李路加牧師
記錄:楊可玉姊妹
基督信仰在每個世代都遭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猶大書當時的門徒在面對挑戰時所抱持的態度,可用第3節的一句話來表明,那就是:「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求神保守,在末後的世代,神的話語同樣幫助我們剛強站立。
所謂「竭力地爭辯」,指的不是去爭論。這個字的原文通常用在三個情境。首先是品格塑造時。基督徒的品格非一蹴而成,我們要穩固對信仰的堅持,為此竭力爭辯。其次用於為別人代禱時。我們在神的面前,也在仇敵的面前為人代禱,不輕易放棄,雖然此刻他在死蔭幽谷,但因著眾人齊心代禱,神必將他帶到生命活水旁。第三,用於信仰堅持到底時。為持守真理,需要竭力去爭辯。
初代教會的信仰,必須要在諸多艱難挑戰中勇敢站立,即使跌倒,仍要爬起來竭力爭辯,這是因為他們知道所信的是誰。這世代與猶大書有著相似的背景,如今我們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一、思想的挑戰
或稱價值觀的挑戰。這世代的基督徒在思想上常輕言放棄,主要因為現今資訊氾濫,千奇百怪的學說興起,若心中沒有屬神的價值,缺乏分辨能力,便只能跟隨世界潮流,成為沒有根的人。
另一方面,由於我們對聖經神話語的認識不夠全面,因此容易棄守思想的戰場。哥林多前書8章1節說:「……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聖經裡的確提到一類知識,其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告訴別人「我懂的比你還多」。然而還有一類知識,乃是能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
當時代的門徒在傳福音時,發現有一群人愈走愈偏。他們自認屬靈,擁有高人一等的學識或屬靈恩賜,故意把信仰弄得很深、真理弄得很玄,讓人以為唯有如此方能得救。現今的世代彎曲悖謬,思想的挑戰只有變本加厲。
思想的敵人有三種。18-19節說:「他們曾對你們說過,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不敬虔的私慾而行。這就是那些引人結黨、屬乎血氣、沒有聖靈的人。」好譏誚、不敬虔的人與從神領受的價值觀站在對面,他們或許完全不認識神,或許認識神,卻不把神當神來看待,只按自己的私慾去行,成為純正思想價值的敵人。經文裡說,這樣的人會帶出三種結果:引人結黨,找到一群人一起發揮負面力量;屬乎血氣,隨著血氣愈來愈昌盛,與屬靈價值嚴重對立;最後成為沒有聖靈的人,與神隔絕。
猶大書4節提到,有些思想價值是「偷著進來」的。神的真理本是恩典,因著這些偷渡進來的想法,使人有了放縱情慾的機會,就像溫水煮青蛙,漸漸被不敬虔的人所影響。面對這樣的挑戰,猶大書說,我們當「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至聖的真道就是神的話語,真道建立我們屬神的價值觀,培養純正思想,帶出美善品格,當信仰與生活結合,就能使許多人得到益處。
二、能力的挑戰
這世代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其實是一種能力的挑戰。24-25節說:「那能保守你們不失腳、叫你們無瑕無疵、歡歡喜喜站在他榮耀之前的我們的救主─獨一的神,願榮耀、威嚴、能力、權柄,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歸與他,從萬古以前並現今,直到永永遠遠。阿們。」這兩節經文表明我們所信靠的是滿有能力的神。祂靈保守我們不失腳,令我們重生得救,將來歡歡喜喜站在神的面前。
然而,世界也有世界的能力,世人常為了誰能掌握能力而競爭,仇敵會把牠所擁有的能力放在想要追求的人身上。後現代主義影響下,人們強調自我實現、自我潛能的開發。聖靈的能力使人得勝,邪靈的能力卻使人敗壞。
當摩西領受神的使命,要帶領百姓出埃及時,遭到法老千方百計的攔阻。神於是降下十災。十災裡面的前三項,杖變成蛇、水變成血,以及蛙災,在埃及地行邪術的人都做得到。不過,他們的能力僅止於此。我們在台灣長大,生活中有機會接觸民間宗教,其中行邪術的也不少。他們的能力有限,我們奉主名傳福音,乃是耶穌復活大能與我們同在。
為真道打美好的仗,要支取神的話語,塑造屬靈價值觀,也要支取屬靈的能力。一方面在至聖真道上造就自己,一方面在聖靈裡禱告。若你不禱告、對聖靈不敏銳,即使有滿腹經綸,聖經知識完備,也沒有能力行道。
甚麼是在聖靈裡禱告?聖經上的定義,乃是由聖靈所感動、引導的禱告。這個定義從撒母耳的母親哈拿而來。哈拿因為不能生育,心中很多愁苦,來到聖靈面前激動禱告。有時候,神也給你憂傷痛悔的心,好讓你在當中抓住機會親近神;有時候,神透過艱難的環境、透過話語、信息,讓你了解手中所有的一切不足以滿足生命真正的需要,感動你來親近神。
羅馬書中說,聖靈乃是照著神的旨意為我們祈求(羅8:27);約翰壹書中也說,我們若按著神的旨意求,神必垂聽,無論求甚麼都能得著(約壹5:14-15)。期盼我們的學習與成長能夠平衡,在真道上造就,也不忽略禱告。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提問時說,禱告的力量,比他所發現的宇宙間任何能量都來得大。
三、群體的挑戰
我們所面對挑戰不是來自個人,而是其背後的組織或群體。21節說:「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
教會因耶穌基督捨己的愛而誕生,是一個愛的群體。我們要常在神的愛中,才能面對以下三種群體的挑戰:「有些人存疑心,你們要憐憫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從火中搶出來,搭救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存懼怕的心憐憫他們,連那被情慾沾染的衣服也當厭惡。」(V.22-23)
這三個群體分別是:1.存疑的。存疑並非壞事,我們每個人都走過這樣的信仰歷程。這些人站在救恩的門口,有的人可能要徘徊很久。面對這個族群,我們要有憐憫的態度。2.不信的。這些人在火裡,再不趕緊搶救,眼看著就要滅亡了。3.跌倒的。這是一些曾在信仰裡的人,但如今跌倒,在門口猶豫著是否要離開。我們一方面要憐憫他們,一方面也要謹慎、警醒,唯恐自己跟著跌倒。
福音的行動要以愛為根基,聖經教導我們的態度應當是憐憫、搶救、警醒。世界的戰爭似乎沒有停止的一天,總有某個角落還在戰火中,雖然未來的局勢我們無法預料,但知道這背後的屬靈爭戰一直不斷。
隨著世代遞嬗,這些挑戰只會變本加厲。在這不休止的爭戰中,我們應當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以面對「思想的挑戰」;在聖靈裡禱告,以面對「能力的挑戰」;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以面對「群體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