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衝突

危機來了就是考驗我們相信什麼,在衝突中,你是否想到主?

信息錄音檔

經文:約書亞記22章1-6節
証道:劉光啟牧師
記錄:李其諭姊妹

有次我乘坐一位弟兄的車,發現車子的擋風玻璃有條裂縫,弟兄解釋是在一次高速行駛中被小石頭打到。玻璃沒破,但因痕跡明顯,弟兄便用快乾膠修補裂縫,雖然快乾膠顏色透明,但因季節交換熱漲冷縮,那地冬季更是零下20度的低溫,有天寒流來襲,弟兄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眼看這裂縫在他眼前越裂越大,不得不將整片玻璃換掉。當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時,若方法用得不對,裂縫就會越大。

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曾答應摩西,以色列人一過約旦河,就幫助他們南征北討。他們信守這承諾,幫助以色列人打了一連串的戰役,如今這些支派的人在戰勝後也分到約旦河以東的地為業。過去幾年,這些約旦河以東的人似乎比其他弟兄還要辛苦,因為必須長年離開自己的家鄉去打仗。而今戰役結束,約書亞召了這些支派的人來,讚美他們的信實和順服神旨意,也為他們祝福,因為他們用信實回應神,神也以信實待他們,使他們得地為業。那些士兵原本住在帳棚,離開之前,約書亞提醒他們:過去危難的日子你們倚靠神,當你們回去過安順的日子時,仍要倚靠神。

同一章第9節,這些人回他們得為業的基列地後,以色列似乎分成了兩個群體:約旦河以西和約旦河以東。哪邊是真正的以色列人呢?我們好像可以嗅到一絲絲化學變化。第10節,以東的人到了靠近約旦河的迦南地,就築了壇,那壇看著高大。這畫面想來有點誇張,因為無論站在約旦河的哪邊,都看得到這壇。約書亞記這裡沒有提到他們為什麼要築壇,留給我們很多想像。

當資訊不明朗,情況讓你意外時,你容易有負面想像嗎?我有次到台中講道,原本計畫當天住在台中老家陪媽媽,媽媽卻說自己一個人沒問題。講道結束後和弟兄聊著聊著天色就晚了,我決定直接回台北。媽媽因為不知情,看我這麼晚了怎麼還沒回家,打了電話給妻子(當時我和妻子共用一支手機),她又著急又生氣,以為我發生意外。

以色列人聽見他們築壇,會有什麼聯想呢?覺得這是他們敬虔愛主的表現嗎?還是想到巴別塔的故事?12節:「全會眾一聽見,就聚集在示羅,要上去攻打他們」很清楚的,他們是負面解讀。

當時的情勢像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危機來了就是考驗我們相信什麼,在衝突中,你是否想到主?九個半支派的人以為另一批人不守律法,他們派了十個領袖來找以東支派的人探聽查究,確認是否為真。因為根據摩西律法,神說不能憑著聽說做決定,還要兩三個人的見證。以西的人對以東的人想得非常負面,他們說:「你們今日轉去不跟從耶和華,干犯以色列的神,為自己築一座壇,悖逆了耶和華」(v.16),接著提到以前拜偶像的歷史,又提到亞干犯罪,這些比喻訴說他們認為以東人好像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但過去幾年跟他們並肩作戰的不就是以東人嗎?當你讀到這邊,是否覺得驚訝?

保羅在以弗所書說:生氣不可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不可給魔鬼留地步。生氣時,若不斷容許怒氣去作為,再好的關係也因為誤會而有嫌隙、讓人反目成仇。這讓我想到《親密之旅》系列課程中,黃維仁博士提到,不少弟兄常說:「我就是不能控制我的怒氣!」但這是真的嗎?倘若跟另一半吵架時,老闆打電話來,你也連帶把老闆罵一頓嗎?還是立刻轉換語氣,甚至在電話另一頭向老闆鞠躬?生氣時,我們有沒有把怒氣交給神?還是交給血氣來支配我們作威作福?

約旦河以西的以色列人雖有怒氣,但他們按著神的話語做,開始傾聽,「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1:19),於是以東人說:「大能者神耶和華!大能者神耶和華!他是知道的!以色列人也必知道!我們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華(願你今日不保佑我們),為自己築壇,要轉去不跟從耶和華,或是要將燔祭、素祭、平安祭獻在壇上,願耶和華親自討我們的罪。」(v.22-23)以東人知道神知道,他們也盼望其他人能知道他們沒有悖逆神的意思。至於這壇是做什麼的?由於約旦河是條天然的界線,他們害怕這真的會成為屬靈的界線,使他們的子孫不再事奉神。所以他們按照會幕築壇,好讓子孫能獻燔祭、平安祭,和別的祭事奉神。

有一本書叫《我們和好吧》,裏頭提到當我們面對衝突時,要回到神的法則也就是4G原則:Glorify God榮耀神,不要想到自我,要想到神;Get the log out of your eye除去眼中的梁木,在衝突中看到自己應該負的責任;Gently restore溫柔挽回,溫柔就是願意體恤對方的軟弱,「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6:1);Go and be reconciled前去和好,冷處理不會解決問題本身,若我們願意作主動和好的人,結局就會不同。

這故事有個美好的結果,以西的人聽到以東人的話以為美,他們就稱頌神。以為美就是在人的眼中以為好,我們都有盲點和死角,常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除非我們以耶穌的法則來面對人事物,否則很容易誤判。

舉個反例,士師記最後兩章有段歷史:有個利未人帶著妾借宿在便雅憫的基比亞,妾被當地匪徒輪暴,利未人為了報復,將妾分屍送給便雅憫以外的以色列各支派,義憤填膺的以色列人要便雅憫人將犯人交出來,他們沒有查究整件事,決心與便雅憫支派斷交,最後便雅憫支派幾乎被剿滅。士師記21章最後一句更感嘆地說:「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有些人常說要求問神,實則卻將神當作籤筒為自己的意思背書。今天的信息到後面雖然有些沉重,卻提醒我們這是時常發生在生活當中的。人與人之間都有必要的距離,它並不代表隔閡,但距離容易讓人產生誤會。試想群體生活例如教會的執事會,因為人之間的差異才能讓考慮更加周延,我們應將重點放在若有誤會能不能化解?就像健康的人難免會生病,但免疫系統讓人恢復健康。

弟兄姊妹,我們的關係健康嗎?當衝突來臨時,我們是否願意尋求神?願意作個和平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