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行的信心之旅(一)

經文:《士師記》7章1-4節
證道:李路加牧師
紀錄:謝以慈姊妹

教會的下一站就是天堂,因此,在信主之後我們必須不斷地過教會生活,直到可以榮耀地進入神的國度。神的救恩使我們得救,但得救不一定會得勝;我們仍然會遇見試探、保有舊有的習慣、老我的生命,以及面對價值觀的爭戰。我們必須不斷地倚靠神,才能走到生命的盡頭,如同《啟示錄》所說的「得勝的才能與主同坐息」。

得勝的關鍵在於能不能「與神同行」。這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一段信心的旅程。《士師記》接在《約書亞記》的後面——神使用約書亞,帶領百姓、初進到迦南地便開始與迦南七族的人爭戰,一直到約書亞過世之後,尚有許多未得之地。爭戰並沒有因為約書亞的過世結束,神又興起一些帶領軍隊打仗的士師們,繼續未完成的戰役;基甸就是其中一位。

基甸走了一條與神同行的信心之旅,因此神就帶領著他們一同征戰、並且得勝,甚至打贏了一場幾乎是不可能贏的戰爭。

若要與神同行、走一條信心之路,我們必須做到幾件事情:

一、突破眼見的限制

我們都活在一個過度包裝的時代、眼睛所見不一定為真;世界上唯一真實的就是神,在祂裡面沒有虛假。在我們與神同行的過程中,祂會不斷提升我們的信心,使我們得著不憑眼見的信心,並且帶來以下兩種成長:

1.自我的成長
有時候我們會被環境、過去的經驗、他人的眼光,甚至是手中的資源而限制了成長。當神的使者找到基甸時,不同於一般的以色列人在穀場中打麥子、基甸卻躲在酒醡那裡。(6:11)原來基甸的個性是膽怯焦慮的;若不是神改變他、帶領他走過一段信心之旅,他可能一輩子都是躲在角落憂慮的。

當基甸聽見使者稱他為「大能的勇士」時,他一連拋出三個問題,不停抱怨、質疑他們所遭遇的一切。(6:12-13)。神必定會與我們同在,但不會與作惡事的人同在;當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時,神就將他們交在米甸人手中七年。(6:1)被綑綁奴役、痛哭流淚的生活,最好一天都不需要體驗過。

面對基甸的抱怨與質疑,耶和華只是「觀看」、注視著他(6:14),然後反問他。接著基甸繼續貶低自己、想要推掉神要讓他去做的事。這是在基甸在成為大能勇士之前,最後一個要面對的問題、也是他最在乎的問題,就是他個人的軟弱。

自我的懦弱,是否也對我們的人生造成問題?當神要呼召我們站在得勝的行列時,我們是否也會退卻?

然而,神卻只是重複對基甸說「我與你同在」。神與我們同在的前提必是我們要「與神同行」,且要先學會三個步驟:
● 同步
以諾在世上與神同行三百年後,神將他取去(創5:24),他的生命幾乎每一步都與神同步。在與神同行的時候,不是走在神的前面、也不是落後在神之後。無論這條路平順崎嶇,我們都得與神同步伐,走在祂的道路上。

● 同心
挪亞是個完全人(創6:9),他與神同行也同心。他身長在一個邪惡的世代,邪惡到耶和華要用洪水來毀滅當時的世人。然而義人挪亞唯獨相信神,無視他人的譏笑,了解神的心意,認真建造方舟。

● 同享
一個好的同伴與你同行,任何的路都好走又不孤單。神有次對亞伯拉罕說不要害怕。但亞伯拉罕因著自己沒有後嗣而反問神、到底要給他什麼呢?於是神領著他走到外邊,承諾他,他的後裔必要如天上的眾星一般(創5:5)。

上帝要讓99歲的亞伯拉罕有後嗣,難道比創造宇宙萬物困難嗎?

2.信心的成長

基甸決定走在這條信心的旅程上面時,上帝開始幫助基甸縮小眼界、也就是減少他被眼目影響。

我們活在物質世界上,都習慣眼見為憑。因為眼見為憑、眼不見為淨,所以都在自欺欺人;然而屬靈的定律,是許多看不見的、卻真實存在。

在基甸準備帶領以色列的百姓去打仗之前,神進行了縮減的工作。當時以色列人聚集了32,000人,神卻對他們說「人太多了」,並且開始篩去懼怕的人,只剩下10,000人、後面又用其他方式篩選到只剩下300人。明明敵人多如蝗蟲、如海邊的沙(7:12),神卻大大縮減了以色列的兵力。

神如此行動,是因為不希望以色列自我誇大、以為是靠自己得勝的(2)。神不斷地在處理以色列人的驕傲、不甘心的撒旦的墮落、自我膨脹的巴別塔,以及人們對神的離棄。

以寡擊眾的勝敗,決定在於神。是神把米甸人交在以色列人手中的;過去神也曾把以色列人交在米甸人手中,所以勝敗絕對不是人數的多寡問題,而是神的工作。

與神同行一方面是除去我們的驕傲、一方面也是來建立我們對神的信心。少一點驕傲、對神的信心就多一點;與神同行使我們有機會在地上與神同步、同心、同享。

新的一年,你期待你的人生有價值嗎?期待在面對爭戰能得勝、不斷經歷神的奇妙作為嗎?盼望我們都能與神同行,走一段信心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