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神兒女需要權柄,包含兩個條件。第一要接待,完全接受神成為我們生命的主,而非可有可無。第二是相信,相信他的名。我們因此得蒙救贖,又被賜予權柄成為神兒女。
經文:約翰福音1章10-14節
証道:李路加牧師
記錄:楊可玉姊妹
時序進入十二月,揭開了聖誕節序幕。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期,華人以春節、端午、中秋為三大節,猶太人有逾越節、初熟節、五旬節、住棚節。至於怎麼過節?我們注重飲食文化,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過年連吃好幾天;猶太人則注目三個重點:省思悔改、記念感恩,以及教育傳承。今年過聖誕節,我們也要從這三方面來思想。
聖誕節的省思開啟不一樣的生命,使我們擁有:
一、不一樣的身份
10-11節說:「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耶穌說話的態度充滿訝異。從最初神造世界,到耶穌的時代,世人不認識神、不接待他,在這漫長的時間裡,一定發生了甚麼問題。因為罪進入世界,才使我們不認識神,甚至經常敵擋祂。
12節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神給我們神兒女的新身分,賜下作兒女的權柄。在教會裡這樣說很自然,但若講給不信主的親友聽,別人一定覺得不正常。一般宗教不會以父子來表達神與人的關係,甚至最早期的猶太人與神的關係也並非如此。
這層關係的改變起於摩西帶領百姓出埃及。摩西自認拙口笨舌,他要怎樣說服法老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神告訴摩西,「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又叫他對法老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4:22)神在這裡埋下一個伏筆,以色列是神的長子,但不是獨生子。
更早之前,亞伯拉罕七十五歲離開家鄉,當時神應許他的後裔要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但直到他八十五歲,連一個孩子都沒見到。於是莎拉把她的使女夏甲給丈夫做妾,如此所生不是應許之子,乃是肉身之子。
當亞伯拉罕九十九歲時,神告訴他,明年這時你要有一個孩子,八十九歲的莎拉聽見忍不住好笑。「莎拉偷笑」的情節在這段經文中記載特別清楚,這是一段關於「不信」的對話,而後來莎拉果然生下以撒,從以撒生的才是神所應許的後裔。
亞伯拉罕夫妻年紀老邁,若非神的應許,要生兒子實在不可能。我們成為神的兒女,雖然肉身不是來自猶太的血統,但卻成為應許的後裔。神說,「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這裡的後裔原是單數,指的是耶穌。我們便透過耶穌成為神的兒女,從一個種子結出許多子粒來。
成為神兒女需要權柄,包含兩個條件。第一要接待,完全接受神成為我們生命的主,而非可有可無。第二是相信,相信他的名。我們因此得蒙救贖,又被賜予權柄成為神兒女。這是神精心的計畫,長久的預備,從亞伯拉罕的時代就已開始。
神兒女有禱告連結的權柄,若不信主,就算每天禱告也只是自言自語。神兒女有權柄勝過罪惡權勢。靠自己無法勝過的,因為倚靠神高過黑暗的權柄,所以能夠不犯罪、不被綑綁,這是榮耀而奇妙的祝福。
兒女領受父親的產業乃是天經地義,是不是兒女、信不信耶穌,其間相差甚遠。
二、不一樣的歸屬
13節說:「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
「血氣」、「情慾」、「人意」容易帶來負面的影響,把你的人生拉到敗壞的境地。經文中提到「從……生」,表示生命
源頭的連結,我們從出生起就有所歸屬,肉體的生命自然連結到血氣、情慾,與人意,無法分開,消耗我們的生命。
一位父親問兒子:「媽媽呢?」兒子回答:「媽媽在跟隔壁的阿姨聊天,已經
聊了兩個多小時。」爸爸說:「怎麼不請她進來坐?」孩子說:「我問過了,她說沒時間。」說是沒時間,生命卻經常在無意中被浪費。受到血氣影響,可以三天不做事;受到情慾綑綁,我們可能三、五年仍在仇恨裡打轉。
對於一個信主的人,我們常說他恢復了神起初造他的形象與樣式;然而更加超越的是,當重生之後,我們便成為從神生的,這樣的歸屬帶來不同的結果。
一個從神生的人,神會賜給他屬靈的品格,讓他面對血氣,捨棄自然的各種惡念,從裡面生出慈愛、憐憫等聖靈的果子。
神以聖靈的感動幫助我們面對情慾,加拉太書5章17說到,聖靈和情慾是彼此相爭、相敵的關係。「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8)我們一定要選邊站。雖然天然人屬情慾,但靠著聖靈可以脫離綑綁,不被情慾所掌控。
人意與父神的意念相差很遠。人犯罪之後,終日所思盡都是惡,但以賽亞書55章9節說:「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所謂高過的意思,第一層是超越,神比我們看得更遠;第二層是遮蓋,使我們能夠走一條屬神的道路。
三、不一樣的恩典
恩典有兩種。一般的恩典,無論是否信耶穌,每個人同樣領受,使我們在世上得以存活。「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5:45)
另一種是特殊的恩典,凡接待他的才能領受。14節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聖誕節的意義在於「道成肉身」,在神學上是個頗複雜的問題。其中最難解釋的不是「道」,而是「成」字。一般人容易將「成」誤解為「變成」,如此一來,神變成人,失去神的特性,由此帶出錯誤的神學觀。
耶穌究竟是神還是人?祂的神性與人性如何結合、如何區分?不同的解釋引發許多爭議。若說「變成」,則是兩者取其一,過度強調耶穌的人性,妥協並忽略了祂的神性。第四世紀的異端亞流主義便是如此,強調人性超乎神性,耶穌只是一個偉人、聖人、傑出的教師或思想家,但不是神。
唐朝時期有基督徒從敘利亞一帶來到中國,當時被稱為景教。景教強調耶穌的人性,在翻譯上為求普及,使用了許多佛教詞彙,例如撰寫四福音書的稱馬太法王、馬克法王等,三位一體譯作「三一妙身」……妥協、放棄了信仰的本質,很快就被佛教吸收同化。
另一種異端認為耶穌是神,根本沒有變成人,是一個幻影。但既然不食人間煙火,又何必道成肉身,作成得救的工夫?
從原文來解釋「道成肉身」,「成」其實是聖經裡神所啟示的「會幕」,看似粗糙、暫時性的架構,卻表明了神的同在。道成肉身,乃是神的帳幕在人間,成為人的樣式。傳道書3章11節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
最好的方法當然還是用聖經來解釋聖經。啟示錄21章3節說:「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從舊約的會幕,約翰福音的道成肉身,到啟示錄,神一貫的啟示沒有改變。取了肉身的樣式,永恆的道仍是永恆的道,使我們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循著正道來倚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