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恩典,新盼望

我們如何看待信仰、如何服事、如何活出神的教導,深深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無可推諉。這世代需要的是榜樣,才能帶出新的領受與盼望。

信息錄音檔

經文:撒母耳記上7章2-13節
証道:林藝春傳道
記錄:楊可玉姊妹

「回首過去,發現自己的青春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東西,但我不難過,因為我知道,以後我會失去更多。」

「有些人說,負能量看久了會變得負面思考。我笑了,說得好像你在思考一樣。」

「人生很多事,終究會隨著時間好起來。像很多人原本只是胖,久了就變好胖。」

以上幾個例子,是現在正流行的所謂「負能量語錄」,不但網路上吸引大量粉絲,出書後也創下銷售佳績。作者認為,人生不如意時,正能量要你凡事加油,負能量卻說,苟且偷生不是罪過。遭遇問題不一定要急著解決,面對挫折要有一笑置之的能力,這便是負負得正的哲學。

國家政策朝令夕改,政治人物開出的支票經常落空,新一代面對沒有盼望的未來,要不苦中作樂,要不乾脆自我放棄,甚至變得憤世嫉俗。這是一個失去盼望的時代,而舊約中撒母耳的時代也是如此。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神不對人說話,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撒母耳記上7章1節說:「基列‧耶琳人就下來,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上去,放在山上亞比拿達的家中,分派他兒子以利亞撒看守耶和華的約櫃。」從這裡我們知道,約櫃原來不在那裡,是基列‧耶琳人特地去接上來的;再往前看到上文便知緣由,原來以色列人戰敗,神的約櫃被擄去,榮耀離開了他們。

約櫃代表神的同在。我們都熟悉以色列的歷史,當他們過約旦河時,祭司扛抬約櫃走在前面;繞耶利哥城時、與外邦人爭戰,也要將約櫃扛抬出來同行。這是看得見的神同在的記號。

根據撒母耳記上3章3節的記載:「神的燈在神耶和華殿內約櫃那裡,還沒有熄滅,撒母耳已經睡了。」撒母耳開始在以利面前事奉神的時候,神的同在仍然明顯;到了4章4節,祭司扛抬約櫃出去爭戰:「於是百姓打發人到示羅,從那裡將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的約櫃抬來。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與神的約櫃同來。」過不了多久,「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敗了,各向各家奔逃,被殺的人甚多,以色列的步兵仆倒了三萬。神的約櫃被擄去,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被殺了。」(4:10-11)至此約櫃流落在外,直到7章1節,基列‧耶琳人才把約櫃接回。

20年前,以色列人慘敗在非利士人手中,20年後他們再次相遇,以色列人打了勝仗。7章12節記載,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他們得勝,不是因為研究武器戰術,乃是因為「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同樣出去爭戰,前後20年,何以有如此的差別呢?

今天的經文2-3節說:「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過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撒母耳對以色列全家說:『你們若一心歸順耶和華,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亞斯她錄從你們中間除掉,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地事奉他。他必救你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以色列人20年來的改變,在於撒母耳帶領百姓不斷地操練三件事,以至於他們能夠活在神的同在中:

首先要除掉外邦神、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事奉祂。若信仰在別神中打轉,無法專心事奉神。生命有兩個主,人就混亂,無法向目標奔跑。

其次是認罪禱告呼求神。撒母耳給以色列人示範了一個禱告的生命,帶領人民認罪禱告,凡事呼求神,而不是任意為之。

最後,還要操練與神同工。知道神的心意與神的同在,不表示遇到危險困難時可以坐享其成,我們乃是要跟隨神的腳步,與祂密切配合。

7章10節,我們看見神的幫助臨到:「撒母耳正獻燔祭的時候,非利士人前來要與以色列人爭戰。當日,耶和華大發雷聲,驚亂非利士人,他們就敗在以色列人面前。」當神發出攻擊時,以色列人就要起來追趕,7章11節:「以色列人從米斯巴出來,追趕非利士人,擊殺他們,直到伯甲的下邊。」因為20年來的操練,讓以色列人重新活在神的同在裡,才能經歷神奇妙的得勝。

仔細思量前後20年的成與敗,和當時候的祭司,以利與撒母耳不同的事奉觀有所關聯。從經上的記載可知,他們的兒子都不行神的道。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但是他除了口頭申誡,並沒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以至於神對以利發怒:「我所吩咐獻在我居所的祭物,你們為何踐踏?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將我民以色列所獻美好的祭物肥己呢?」(撒上2:29)

以利的教導造就了撒母耳,帶領以色列百姓翻轉,但他自己的服事卻不能帶出果效,可見知道不等於行道。因此神改變心意,如此對他說:「我曾說,你和你父家必永遠行在我面前;現在我卻說,決不容你們這樣行。因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2:30)

撒母耳記上8章3節記著:「他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比起以利的兩個兒子,撒母耳的兒子並不比較好,因此眾長老來到撒母耳面前,求他立一個王來治理他們。我們看到,神並不因此責備撒母耳,反而告訴他沒關係,神說:「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

兩人的孩子都出了問題,但結局不同,關鍵在於他們的選擇。我們不難推測,撒母耳盡了教養之責,敬重神,且把孩子的主權交在神手中,如同亞伯拉罕獻以撒一樣,將孩子管理的主權、未來的方向,全然交託。反觀以利的次序卻出了問題,他看重地上產業過於看重神,這便成為他與撒母耳的服事的差別所在,外表敬虔,卻是不以神為中心,失落了聖潔與盼望,即使扛抬約櫃出去爭戰,仍然只能走向滅亡。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公主病、大頭症、媽寶,社會文化灌輸人們的自我意識抬頭,教育出以自己為世界中心的外星人。如果我們教養出來的孩子是如此,試問我們難道沒有責任嗎?我們如何看待信仰、如何服事、如何活出神的教導,深深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無可推諉。這世代需要的是榜樣,如同撒母耳願意以神為中心的生活與事奉,才能帶出新的領受與盼望。

下個月,溢恩堂要慶祝60周年。60年來,教會在這地帶出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來教會多久了?生命有何改變?我們的服事是否向撒母耳看齊,因一人的擺上使得整個民族得著新盼望,經歷新恩典?

你是改變世界的人嗎?你願意與神同工,為屬天價值付上代價嗎?如同今天的聖經寶藏:「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8:28)成功、失敗、痛苦、快樂,神叫各種景況神都成為幫助,唯有謙卑、連結於神,才能得到以便以謝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