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加福音》17章11-19節
證道:李路加牧師
紀錄:吳欣儀姊妹
11月是感恩季節,以感恩的心來進入12月份的聖誕節期。當生命中發生不如意造成很大傷痛時,第一個綁架你的就是思維,傷害痛苦把你陷入苦毒,成為憂鬱、不斷批評,仇恨的人,但當你感恩時,神就開始翻轉你的思維成為蒙福的人。今日經文將帶給我們三方面的成長:
一、困境中帶出盼望
經文提到這十個人遇到了什麼樣的困境?(v11-12)撒瑪利亞與加利利交界處有一段灰色地帶,所謂邊緣人活動的地方,這十個長大痲瘋的被困在那裡,痲瘋病具有傳染力,不單是耶穌時代才有,早在摩西時代律法上就有規定與限制,那些痲瘋病人被祭司判定為不潔淨,要被隔離獨居在營外(利13:45-46)到了新約時代被規劃到邊陲地帶隔離,是大家不願意靠近的地方,舊約律法規定要與人保持100步的距離,大約70-80公尺,甚至身上要配帶鈴鐺或響板,走路時會有聲音警告別人不要靠近;當他們肚子餓時,就遠遠與經過的人招手,期待有人給食物,剛開始家人會留下一些食物讓他們撿回吃,漸漸時間久遠,家人都忘了他們。當時痲瘋病無法痊癒,將被當成已死看待,讓他慢慢離開世界。中文翻譯痲瘋病有兩層誤會「瘋」字與精神疾病相連,以為是瘋了所以被稱為痲瘋,舊約聖經提到他們撕裂衣服,蓬頭散髮的喊叫好似瘋了,其實痲瘋病與精神疾病沒有關係。
第二層誤解是,中文聖經提到有「十個長大痲瘋的」原文是「十個長大痲瘋的人」差異是沒有將「人」翻譯出來,好似將大痲瘋疾病來代替這個人的本質;也是我們常慣用的語法,用人的生命景況來代替生命的主體,常常喧賓奪主,為人的生命主體下定義,用身分外表或是從事的工作頭銜來取代人的本質甚至用處境來形容,卻忽略他裡面有神賦予生命本質或特質。在四本福音書中,只有路加福音記載了這段歷史。路加本身是一位醫生,從醫生角度來看這十個長大痲瘋的人,原文中特別突顯了「人」雖然在外表上被痲瘋困住,但他們多麼希望得到自由,以人的價值來對待而不是棄絕,當人都遠離時,耶穌卻靠近他們。耶穌在預備受死前,最後一次往耶路撒冷去時,特別離開家鄉(加利利)繞到撒馬利亞至耶路撒冷去,耶穌繞到邊陲地帶是為了要解決那十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困難,當中有猶太人、撒馬利亞人,他們相互敵視,完全不可能在一起的族群卻因而連結,當他們看見耶穌迎面而來卻只能遠遠站著高聲對耶穌喊著,這時他們不分彼此,一樣需要被主憐憫,這群痲瘋病患完全被困住,當他們遇見可以得到幫助的神,呼喊著:「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v12-13)在你的身邊有如此被困住的嗎?能夠將人從困境中帶出的是盼望而遇見耶穌才能有真正的盼望。
二、超越有限的眼光
感恩的思維是一種超越有限的眼光。經文提及耶穌特別「看見」他們,有多少人來來去去卻視而不見甚至閃開,因為害怕麻瘋病?但耶穌卻對他們說應許的話「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它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v14)有許多人帶著奇怪眼光逃離他們,這裡有三種眼光:
1.旁人的眼光-冷漠的眼光
對於被遺棄的痲瘋病患來說,當祭司宣告得了痲瘋病後必須離開親人,逐出營地失去所有,從此被人以異樣眼光看待,但最令他們感到痛苦是第二種眼光。
2.祭司的眼光-審判的眼光
當他們被祭司查驗得了痲瘋病,也就是宣告他們在宗教禮儀上是不潔淨,不能靠近聖殿會所、獻祭,甚至不能靠近上帝,沒有生命盼望,祭司查看是出於宗教律法判斷,不能責怪祭司,因為是職責,審判的眼光是當我們還是罪人時也是被如此看待、審判;這判斷常常讓人無法承受,判定生死,接下來的人生就只能在荒野外遠離人群,直到衰敗死亡。
3.耶穌的眼光-憐憫的眼光
當他們一同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在這群人中,有些人可能認識耶穌,如此呼叫著,知道耶穌是一位夫子(教師),患病前可能聽過耶穌教導也曾跟從他,當看見耶穌時並沒有按著律法要求說:「我們不潔淨!」因為聽過耶穌教導,雖然是不潔淨的人,但知道耶穌來就是要靠近不潔淨的人,醫治傷心人,因此耶穌看著他們是憐憫的眼光,帶來奇妙的醫治與潔淨,不單如此,憐憫眼光勝過審判與冷漠。雅各書二章13節告訴我們憐憫向審判誇勝,即使被審判的眼光判定死刑,憐憫所帶來的慈愛也向冷漠誇勝,在憐憫裡被神的慈愛充滿就能夠勝過冷漠甚至幫助自己不要成為冷漠的人;當他人陷入生命難處時,不要成為冷漠審判他的人,要有耶穌憐憫的眼光。
三、恢復原來的核心身份
今日經文耶穌問了三個問題(v17-18)路加福音17章7-10節也提醒我們,耶穌在提及傳統主人與僕人的關係,僕人在外忙了一天辛苦回來後,主人反而告訴他快來預備晚餐伺候,等我吃完後你才能吃。僕人按照主人吩咐做,主人不會表達感謝,僕人回應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這麼做是應該的。」接著耶穌說了今日的主題經文,解釋為什麼要找回這十個人,且要找齊,耶穌說:潔淨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人在哪裡呢?因為耶穌不願意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一直是主人與僕人,或許一開始是,當神創造這世界,他是創造者,你是受造者,關係所要表達上帝是主人,你是僕人,如果原來身分是僕人,與上帝的關係就是你把你自己所應該做的事做好,不需與主人有很深的連結關係。有多少人到現在為止與神的關係仍是如此,當你做完一件事後,期待主人給你一些禮物報酬、恩寵祝福,那麼你與他的關係就如同比喻是制式化、冷血、僵硬如同主僕關係,這不是耶穌的心意,耶穌要幫助我們跳開這一切,因為:
僕人-講究對價
兒女-知道感恩
信心-使你病得醫治
感恩-恢復你原來的核心身份
信息的最後,你可以很明確的做出選擇,繼續成為僕人講究對價關係,活在僵硬律法中或是選擇做天父的兒女,時常向他獻上感恩,今日的聖經寶藏提醒我們,「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詩50:23)。我們時常想要榮耀神做一件大事,但神說榮耀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獻上感謝,當感謝時原本綁架的思維都被釋放,釋放後才能按著正路而行完全得著上帝救恩,不是信主的剎那而是這一生道路都在他裡面,最寶貴的是上帝用天父的眼光來看你,孩子回到我面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