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詩篇》50章7-15節
證道:王鼎元傳道
紀錄:王妤婕姊妹
進入11月份,是一個感恩的季節,教會換了佈置,預備進入聖誕節期。我們慶祝主耶穌基督祂第一次的來臨,也預備祂第二次的再來。但我們是否知道我們在等候誰?在預備、慶祝什麼?如果不清楚,我們還是可以過熱鬧的聖誕節,可以吃聖誕大餐、交換禮物、參加晚會,但沒辦法得到真正的滿足與永恆的盼望。
那麼聖誕節我們在等候誰?(以賽亞書9:6)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祂肩頭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這一位要來擔當政權,祂有至高權柄,不是一個國家,是國度與宇宙萬物。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稱號雖長,都指向一個事實:祂是萬有的主、至高的神、最榮耀的君王,一切照祂的旨意成就、按祂的心意運行。
我們在等候與預備這位至高的君王時,祂看重什麼,我們就應當看重什麼。在利未記中記下了獻祭所有細節,包括祭物、祭司、獻祭方式與時間,表示至高的神看重獻祭,標準是神的標準,不是人的標準。我們應當獻上什麼、怎麼獻、何時獻,是照祂的標準。
很多吩咐最後都會加上一句:這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應當照著做,問題是至高的君王掌管一切,可百姓如果達不到標準怎麼辦?這位至高的神看重獻祭,祂再來時首先要做的是審判。審判的景象是可怕的,天和地像法庭的陪審團,審判時有烈火與風暴,一切按祂公義的標準,而審判首先的物件就是上帝的百姓。今天我們雖然不再像以色列人獻祭動物或農作物,但獻祭永恆不變的意義是按上帝的標準與神建立正確關係,過以神為中心的生活。
利未記有五個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都與感謝有關。燔祭是完全奉獻,是對恩典的回應,把一切獻給上帝。素祭是感恩的奉獻,把勞動成果獻給上帝,承認都是來自上帝的供應與恩典。平安祭是特別的祭,是與神的團契,可以與家人朋友分享,代表美好的關係,表達對神賜平安的感謝。贖罪祭和贖愆祭是為贖罪,恢復我們與神的關係,使我們不再恐懼,而能以感恩的心侍奉祂。
我們所等候的上帝看重獻祭,而獻祭裡不可或缺的是發自內心真實的感謝。人常搞錯重點,百姓有獻祭,問題是他們所獻上的不是神所要的。神不需要這些表面祭物。當時以色列人以為獻上的食物是為神所吃,祂諷刺地對以色列人說,就算祂餓,也不需告訴人,因為一切都是祂的。
這很像一個富足的父親要過生日,大兒子買了一台昂貴的名車給父親當作禮物,然後匆匆離開;小兒子只送了一張親手做的卡片,寫滿與父親的回憶和感謝的話,花了一整天時間陪伴父親。若你是父親,會感覺大兒子只是完成任務,在小兒子身上,會感受到愛與尊重,雖然禮物並不貴,但那真誠的感謝是父親所看重的。
什麼時候我們會有毫無摻雜感謝的心?當我們沒有付出,覺得不配得,卻得到了,這時候我們會感謝。昨天我在辦公室默想並閉上眼禱告,禱告後我睜開眼,旁邊多了一碗水果。心中湧出的就是單純的感謝,雖然我不知道要感謝誰,也不覺得我配得,水果很甜很好吃,而且我還沒吃早餐,所以填飽了我的肚子。但凡我們曾付出一點,心中會認為這是一種互惠。唯有在神的救恩裡,才能引發從心而出的真感謝,因為關於救恩,我們完全不能做什麼,全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
在今天的經文裡,神發出警告時說:「我是神,是你的神。」這句話在聖經中不斷重複。在利未記的許多吩咐與條例後,也會說:「我是耶和華,是你的神。」我們沒有做什麼,是神主動與我們立約,主動做我們的神。祂不要這些祭物,也不需要人給祂什麼,祂直接要求百姓,你們只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感謝,你們要還願,還願也是感謝的表達。什麼是還願?通常是事情成就後才還願。但神說:你就感謝我,就來還願。也就是說神所應許的,保證做到,不受任何因素影響,無論你做了什麼。
神說:「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祂主動做成救恩,當我們求告祂,祂必拯救。祂要拯救的不是成功的人、不是地位高的人,是求告祂的人。只要我們願意相信並謙卑尋求,祂就必拯救。因祂的救恩臨到我們,我們確信自己是領受產業、祝福、應許的兒女,因此常常以頌讚、感謝為祭獻給神,不論順境逆境、成功失敗,神的保守與同在不離開。神說:「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祂沒有說成功、地位、名聲可以榮耀祂,神只說感謝就是榮耀祂。
基督徒在頒獎典禮上得獎會說:「我要把榮耀歸給上帝。」他們歸給神的榮耀不是手中的獎盃,因為神不需要獎盃,也不需要他們得獎的身分。他們真正獻給神的,是感謝。許多得獎者會感謝神帶領他們走過困難與低谷,也看過沒得獎仍感謝神,相信神按祂心意成就。作為基督徒,我們隨時都能以感謝為祭榮耀神,因我們確信無論在任何環境,祂都是我們的主。
三民短宣時,我們在街上遇到一位老奶奶,她是基督徒。她拉著我們的手,希望我們去看她。隔天我們到她家,她住在一條黑暗巷子裡,家門是木板,鎖是竹筷子。她獨居,有些失智,也退化。家裡小有些地方有蜘蛛網和蟑螂。跟她聊天,她分享說她感謝神,她知道自己很多事都忘記,但沒有忘記上帝,也沒忘記上帝的話,她年輕背的經文都還記得。她的聖經在旁邊桌上是攤開的,問她為何不收起來,她說怕收起來會忘記放在哪裡。
要離開時,我們為她禱告完後,她立刻用台語為我們禱告,她感謝神把年輕人帶到她的家,感謝我們願意到這樣的地方,她求神祝福我們,讓我們不只願意來這裡,也願意去更多地方祝福別人。這位老奶奶雖年老衰弱、住在不起眼的地方,仍記得感謝榮耀上帝。
我想到一首古老的瑞典詩歌《感謝神》,歌詞中有許多感謝:感謝神禱告蒙應允,感謝神未蒙垂聽;感謝神我曾經風暴,感謝神豐富供應;感謝神賜給我苦與樂,在絕望裡得安慰;感謝神無限恩典,感謝神無比慈愛。
歌詞提醒我們:禱告蒙應允或不蒙應允,我們都能感謝;在風暴裡仍感謝祂的供應;在苦難與喜樂中都感謝祂。因為祂的恩典與慈愛無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