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破碎到自由

經文:約翰福音21章15-19節

証道:林藝春傳道

紀錄:李其諭姊妹

上週經歷福音主日和21天連鎖禁食禱告,不知道弟兄姊妹們是否脫胎換骨、擁有新生命了呢?有的話我們感謝主,沒有的話也別沮喪,因為新生命的建造本非一蹴可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西門彼得的故事,看他從一個不認主的懦夫轉變成合主所用的人。
耶穌受難前,曾預言彼得將三次不認祂,雖然彼得在耶穌被捕之後果真三次不認耶穌,但耶穌並沒有放棄彼得,更在四福音書中三次向他顯現。即便不認主是彼得生命中最挫敗的時候,主仍向他說:「我的能力覆庇在你身上」。
網路上有個有趣的試驗,他們找了許多對情侶及夫妻,讓女方連續問男方三次:「你愛我嗎?」看男方的反應如何。大部分情侶都有正面的回應,但進入婚姻的弟兄卻反應兩極。大多數弟兄選擇沉默是金,或是戰戰兢兢地回答:「老婆我沒做錯事喔!」更有人回答:「說吧!妳又要買什麼了?」
福音書中出現過許多個三次:1.耶穌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2.彼得三次不認主、3.耶穌三次向彼得顯現、4.耶穌三次問彼得。在15~19節中,耶穌問了彼得三次:「你愛我嗎?」如果耶穌問我們這個問題,我們會怎麼回答呢?
耶穌問彼得同樣的問題三次,為了表達:
1.突顯重要性─如同老師向學生一再強調某個題目會出現在考試裡。
2.強化記憶─要彼得反覆思想確定。
3.耐心勸導─因為彼得是一個充滿血氣且頑固的人,他曾經拔刀削掉祭司僕人的耳朵,也曾在耶穌向他顯現潔淨與不潔淨之物,為的是差遣他往外邦傳福音時,因為內心的固執而有所猶豫。
4.永不止息的愛─神要在彼得生命中作恢復,不讓彼得灰心喪膽。
21章一開始,門徒在海邊捕魚,捕了一夜一無所獲,接著耶穌向他們顯現,指示他們往水深之處去,門徒便捕到了153條魚且網子沒有破損。上岸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當中沒有一個敢問耶穌祂是誰。耶穌本是名木匠而不是漁夫,門徒清楚地知道能夠得魚是因為耶穌是神,而他們本該在加利利集合的,卻在海邊捕魚,以至於感到十分羞愧。彼得的反應甚至是跳到水裡不敢見主,他想起耶穌這位彌賽亞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身體不見,又想起耶穌預言三天後復活,但彼得因為被灰心和愧疚綑綁,導致他的眼與耳無法看見耶穌復活。
這段背景中,我們看見門徒如何失去愛的動力,然而促使他們回到起初重新找回這份動力的,就從耶穌的三次提問裡開始:

一、 解決愧疚的問題

1.愛的概念─耶穌透過三次同樣的問題讓彼得一再思想他的愛從哪裡來。原文中,耶穌第一、二次向彼得提問:「你愛我嗎?」的「愛」是使用agape〈義理之愛、至高之愛〉;彼得三次回答:「我愛祢」的「愛」則是用phileo〈情感之愛、友誼之愛〉,到了最後第三次,耶穌使用了和彼得一樣的phileo提問,表示耶穌認識、接納彼得。
耶穌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透過問話讓彼得回到過去,思想耶穌這三年來如何建造他,他是否願意重立心志、撇棄所有的去跟隨主?「這些」指的是彼得回到過去生活時所要抓住的:捕魚工具、那條船、漁網工具和魚。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這些」代表成功順遂的屬世生活、固定的工作和適度的享受,也許是一杯早晨的咖啡或多十分鐘的睡眠。耶穌卻說要撇棄這些,如同祂受死前告訴我們要撇下的。
2.處理情感和內在動機─彼得曾自信地向主保證:「眾人跌倒我卻不跌倒」、「眾人離開你我卻永不離開你」,按照彼得這樣的個性,應該不會在耶穌問他三次問題後感覺到受傷。然而在經歷最後的衝擊之後,彼得知道自己是如此的軟弱與不堪一擊。耶穌提醒彼得他常常用血氣在工作:「你看到的是高高在上的彌賽亞,但如今我卻受死。你服事、跟隨我的動機是什麼呢?」耶穌要從中處理彼得的血氣和老我,在破碎的狀況中看見自己不過是如此而已。

二、經歷醫治:從破碎到自由

1.回到過去,面對失敗─曾有位屬靈長輩說:「在神面前,我們的義只不過是塊破布」。真自由的開始是重新來到神面前,認清自己不過是受造物,放下驕傲和血氣,讓神掌權,我們才能得著醫治。
2.分辨「我應該是」和「我是」─我們生命中很多挫敗常源於覺得自己應該要作到什麼樣子,但神接受我們原本的樣貌,任何不可愛的人神都看為寶貝、看為尊貴,當我們來到神面前認清自己的身分,醫治就開始了。
3.恢復起初的愛、回到起初的呼召─耶穌要彼得知道:「你的愛不是從你而來,而是從我而來」、「我接納你的本相」,使彼得得著愛的泉源、回到起初的愛,然後再給出愛。

三、交付使命

1.餵養與牧養
2.服事,包括卑賤的事
3.愛心的看顧與關懷,引導、監督和保護
「餵養」在原文裡有餵豬的意思,以色列人的觀念中,餵豬被看為是件卑賤的事。耶穌提醒彼得,服事包括卑賤以及人們所不願意做的事,真正的服事不能憑著血氣、衝動或自己的喜好去做,我們所給出去的愛也並非自己的情感、無關乎當時的心情好壞。無論得時與不得時,都要愛人與傳福音。

聖經中提到彼得最後的成就:在逃難過程中耶穌向他顯現,領他往敵軍的方向走,彼得清楚知道主的旨意,毅然決然向前,最後被釘十架、為主殉道。
我們看見彼得從漁夫到牧人、從否認到見證、從衝動到穩重、從軟弱到剛強,更重要的是,他從體會罪人到救罪人。願我們的生命像彼得一樣轉變,回到自己的本相,以至於神的能力覆庇我們、使我們得著剛強,從一個破碎的罪人成為祝福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