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基督徒而言,生命中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為何受苦?我們總是想為何受苦,而這並不是真正需要知道的答案,聖經中彼得提醒了真正關鍵是誰受苦?答案就是為眾人受死的耶穌基督。
經文:彼得前書3章13-22節
証道:王鼎元實習傳道
記錄:吳欣儀姊妹
人生充滿著「為什麼?」孩子常問:大的為什麼要讓小的?偶像劇分手情侶常說:你為什麼不愛我?父母親被孩子惹怒說:為什麼隔壁小孩這麼乖功課又好?當我們遇到難以接受的問題時,首先脫口而出的都是「為什麼?」。
印度是世上對基督徒迫害嚴重的國家之一,斯坦斯醫生來自澳洲,一生大多生活在印度最貧窮地區-奧里薩邦,關心當地貧窮並服侍痲瘋病人,建立痲瘋病院,積極在醫治與防治上,收容沒錢治病的患者;此醫療團隊也投入在部落衛生防疫上,不僅如此,斯坦斯醫生當時也在此傳福音,工作很有果效,許多人因此信了主;他用當地方言參與聖經翻譯,而他的妻子原本只是當地志願工作的護士,彼此在當地相識結婚,婚後一家人生活在此。
1999年1月22日晚上,醫生參與當地基督教年度聚會,結束後一行人開車準備回到住所,途中遇到印度教極端份子攻擊,一群約50多人拿著斧頭、刀棍,襲擊醫生的車隊,最後這些人放火燒了醫生的座車,這晚,斯坦斯醫生與兩個孩子一同遇難。
而這事件最難過的應該是斯坦斯醫生的太太,痛失最愛的丈夫與兩個孩子。當時印度警方很快的抓到兇手,案件迅速宣判,宣判前斯坦斯醫生的太太發表了聲明,原諒了這群兇手且為他們禱告,沒有怨恨,希望他們能夠悔改,遠離罪惡。
雖然斯坦斯醫生的太太經歷如此巨大的痛苦,但她並沒有立刻離開傷心地,卻繼續在當地完成丈夫未完成的工作,興建痲瘋病醫療大樓,積極在當地參與宣教工作。
我們不禁想問,為主傳福音的斯坦斯醫生與太太奉獻一生,為什麼要經歷如此大的痛苦?彼得前書3章13-22節是彼得寫給分散於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等地區的信徒,當時基督教還是新興的宗教,而且是不合法的;因當時羅馬帝國統治的環境裏盛行的是崇拜各式各樣的偶像,甚至崇拜羅馬皇帝,而基督徒只敬拜獨一的真神,在當時是非常怪異的,不躲在山洞卻勇敢的傳福音為主見證、積極交流分享,因此產生許多誤會逼迫與攻擊,基督徒被認為是反傳統、反政府、羅馬政府的眼中釘,當時城內無名的大火被羅馬皇帝嫁禍給基督徒,法律上也明訂基督徒是一群非法分子。
關於受苦,讓我們想到聖經人物-約伯。約伯記中,他的三位朋友試圖把約伯的受苦簡化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論,約伯受的苦表示他一定有罪;這是人最容易接受的因果論邏輯,但約伯無法接受這三位朋友的指控,而約伯質問上帝的不是受苦的內容與遭遇而是受苦的原因,人最愛問「為什麼?」,
對於基督徒而言,生命中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為何受苦?
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威嚇(的威嚇;或譯所怕的),也不要驚慌(V14),提到為義受苦,對於要努力活出上帝所期待公義、正直的基督徒卻要如此受到逼迫、困苦和患難,心中最深的吶喊或質疑可能就是Why(為什麼)我要受苦?不是順服就蒙福嗎?主啊你在哪裏?你有看到嗎?奇怪的是,彼得並沒有打算回答這些人心中的問題而是提醒那從苦難而來的威嚇,不要驚慌;除此之外,有可能還遭毀謗,但他說,這是有福的,是要從神而來的喜樂與恩惠。
當我們問為什麼要不斷的面對痛苦時?答案會是什麼呢?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有古卷: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 神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V18)。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一生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帶領我們到全能父上帝的面前。
耶穌基督得勝的宣告,他藉著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裏的靈聽(V19)。宣告耶穌基督得勝與上帝的審判為要使當時的讀者與今日的我們得著信心,基督的權柄勝過所有一切,不需要擔心害怕。
從前挪亞的一家人在方舟裏藉著水得救,如今神也預備洗禮讓我們藉著水,在水中與耶穌基督聯合。
我們總是想為何受苦,而這並不是真正需要知道的答案,聖經中彼得提醒了真正關鍵是誰受苦?答案就是為眾人受死的耶穌基督。
Why為何受苦✝ Who是誰受苦?
我們最常問Why為何受苦?想想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基督,並將問題轉換為Who(是誰受苦)。當下受苦的確是我們自己,但同時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吶喊著上帝你為何離棄我的耶穌基督也一同為我們受苦。他們在一切苦難中,他也同受苦難。(賽63:9),這裏的“他們"指的是以色列人,“他"是指耶和華。經文提醒我們,以色列人在一切的苦難中,耶和華也同受苦難,這是上帝的同在,也是耶穌基督的應許。
約翰福音14章16-20節,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或譯:訓慰師;下同),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裏面,你們在我裏面,我也在你們裏面。
這段話是在逾越節最後的晚餐之後,正是耶穌基督受難前親口的應許,他說:「我與你們同在,我不撇下你們,並且我要在你們裏面」。這是多麼親密的關係、真實的應許。
英國傳教士-戴德生,中國內地會創辦人,一生奉獻於中國宣教工作,當時中國沿岸已有許多宣教士傳福音,但戴德生並未選擇較安全的中國沿岸城市,而選擇不發達的內地城市,文化知識更險峻、多抵擋、更危機。他於1870年經歷劇大的痛苦,一連失去幾位重要的親人,兒子染肺病過世、剛出生的小孩不幸夭折、妻子因產後感染霍亂而去世。
某日戴德生寫了一封家書給母親提及,賞賜的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祂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經歷接二連三的痛苦,有傷痛也有交托,因體力日漸衰弱,關於他即將到來的死亡,最後的幾句話是「我很傷心,在困難的時刻不得不留下妳一個人獨自面對,而我即將去到主那裏…」神知道要結的果子有悲傷也有喜樂,神藉著祂慈父般的手安排萬事;我在這樣的信息中感到安慰,祂確實看顧,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著益處,祂知道瑪莉亞對我有多重要,但是祂比以往任何時刻都離我更近了。…
家書中有真實的痛苦,也有真實的交託,信中苦難的安慰與盼望,戴德生說:沒有一件苦難,上帝不親自處理,即使我們毫無感覺,他也正在引導你。…
與基督的親密關係裏,不再問為何受苦,而是明白是誰受苦,誰與我們一同受苦。當在實際遭遇、問題、傷心難過中不明白為什麼受到這些痛苦時,有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耶穌基督擔當了我們的痛苦、背負我們的重擔!即使是為義、為福音受苦或是為他人錯誤、罪受苦,都能讓我們繼續前行。
藉著耶穌基督而有盼望,能活出彼得在信中一開始的勉勵;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V13),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威嚇(的威嚇;或譯所怕的),也不要驚慌(V14),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源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V15)。
面對世上的苦難、軟弱、失望與迷失,主的應許與我們同在,祂不撇下且住在我們裏面,我們的遭遇是祢的遭遇,苦難與我們同當,與我們同行,祢的得勝更是我們的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