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腓立比書》2章13-18節
證道:李路加牧師
紀錄:謝以慈姊妹
我們的信仰並不是什麼生活觀念、也不是宗教哲學,乃是關乎我們所領受的生命之道。然而,要將我們所領受的生命之道表明出來,是不容易的。雖然要與越親密的人表明生命之道越是不容易,但我們不要放棄,神要我們倚靠祂——從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教會——在這世代屬基督的群體,當我們一同表明生命之道的時候,我們就會一同被興旺。神在我們當中,無論被怎樣的情慾、關係擄去,都能夠重新被神贖回來。
保羅身處彎曲悖逆的世代,如何活出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之道呢?
因著馬其頓的呼聲,保羅第一次踏上歐洲的土地,將腓立比選擇成為傳福音的據點。腓立比有兩個特色:1.為羅馬的駐防城(徒16:12)。2.被稱作黃金城。
駐防城意味著該地擁有重兵看守著,也是交通戰略要塞。早在羅馬帝國之前,希臘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也將腓立比做為征服世界的據點;主前168年,希臘帝國被羅馬帝國所滅,而成為羅馬帝國的駐防城,可見腓立比的重要。羅馬政府也靠著腓立比,征服了當世代;而保羅也藉著腓立比,用福音征服人們的心。
另外,駐防城也是殖民地。羅馬政府透過各種手段,讓當地居民在不知不覺中,習慣羅馬的風俗文化、宗教信仰,同化當地居民。腓立比的山區盛產許多金礦、銀礦,當地的礦產擁有高純度,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與勢力湧向這個城市,並且產生許多複雜的交易、衝突、連結,使得這座城市充滿各種貪婪、墮落與不安。保羅稱當世代為彎曲悖拗的世代,但似乎過了這兩千年後,彎曲悖拗反增不減。
在這種背景之下,基督徒如何表明我們所領受的生命之道?
一、用生命來見證信仰(13)
我們擁有的新的生命之後,也擁有新的身份——天父的兒女;然而神的兒女要如何用生命見證信仰?保羅提到了重要的關鍵:立志行事。他寫下,當基督徒立志行事時,神就會在我們的生命中運行,留下祂的美意。當我們的生命要在這個世代彰顯祂的榮耀與見證,首先要很認真的看待自己的生命、甚至是要付上代價——求神使用我們的生命、將我們從敗壞中救出、使我們得潔淨。
我們活在一個挑戰性很大的世代。當我們立志行事,就是將我們的心向神敞開;若我們的心不向神、那便是向著世界。敞開了心讓神在當中運行,才能在這個世代勇敢站立、堅定信仰。
大家都在所謂的「黃金城」中掏金時,你要不要一同前往?你能勇敢向錯的事情說不嗎?你會不會妥協於自私的慾望?有錢並不是問題,問題是貪婪。在聖經中,神祝福了許多富有的人,例如亞伯拉罕。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神所賞賜的,但神要亞柏拉罕回應,要他獻上他所心愛的、費盡千辛萬苦的、神以神蹟所賜下的兒子。對於神的賜福,我們常常放錯重點。得到賜福後,我們就專注於祂所賜下的財物、富足、自由、健康,而忽略了神的心意;甚至我們會愚昧的以得到的多寡來衡量上帝。
為何神要對亞伯拉罕發出如此艱深的考驗呢?在不同的世代中,神一直在尋找一種人,是他的心可以完全向神敞開、他的生命完全相信順服神;以至於神可以預備好祂所賜下的祝福,透過已經立志行事、潔淨的生命,成為對的器皿來承接神的祝福。神透過亞伯拉罕,祝福了他的後代,包括我們也因著他得福。
同樣的原則也能用在我們的生命中。若我們盼望家人與後代子孫都是蒙受祝福的人,那麼你就必須先是一個體貼神心意、在主面前立定心志、使神在生命中無阻無礙的運行的人。
也許我們不太明白神在我們生命中有哪些美意,也在生命中經歷了許多傷害與苦痛。若是還沒信主的人,也許推給宿命論,但是信主的人,必要回到聖經的教導來看,神在這些患難之中,至少留有三個美意:
- 先得著生命的復原
過去我們曾是受到傷害的人,痛苦與傷害都是無法改變事實,但這些遭遇不會奪去我們在耶穌基督裡的生命。心靈得到醫治、關係得到重建、人生找到對的方向;愛得到滿足、痛得到安慰、恨得到消除,在耶穌基督裡面成為新造的人。
- 神使用你的生命去幫助別人
我們的過去都有不尋常的遭遇,神使用這樣的我們,來安慰幫助現在正在遭受與你有相似經歷的人。我們走過來了,也不要自己一個人繼續往下走,而是要留意身邊需要幫助的弟兄姊妹們;並且神也會在醫治你的過程中,期待你可以服事神、幫助人,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帶著傷痕去服事。也許我們還有很多疑問、身體還有疾病、甚至不夠熟悉聖經,所以不敢服事主、不敢做見證、不敢幫助別人;但要等到這些事情都預備好之後,還要多久呢?
有許多忠心的服事者,如同保羅,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傷口。他不只一次向神禱告、能不能把身上的那根刺挪開?上帝並沒有醫治他,而是對他說了一句:「保羅,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因此,他不顧生命的、帶著那根刺傳福音。因為他知道,人的一生是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後才來為神做工。
- 引導你走在生命的主題上(1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主題、也應該明白自己的生命該做什麼事,否則都是空跑與徒勞。耶穌生命的主題就是成就十字架的救贖,帶領人走向又新又活的道路,而保羅生命的主題是向外邦人傳福音。當時候,大部分的猶太人都認為福音屬於猶太民族,這樣的福份不應該留到其他地方,然而身為猶太人的保羅非常清楚,神給他的旨意乃是向外邦人傳福音。就算他受到逼迫責打,甚至是被陷害、入獄,他仍不斷向著這個方向來奔跑。
耶穌和保羅都有自己的生命主題,那我們呢?所謂「背起」他的十架,指的是要拿起來、並且很親近的碰觸到身體與生命,將十架帶著走。(太16:24-26)生命中有許多十架、有很多令人難過、難處理的事情,可能有段時間我們得背著這些重擔,沒辦法忽視,直到我們不是用自己的方法、不是用世界的方法,讓神來完全救贖我們的生命。而這一切的重點,不在於要「賺」、而是不要「賠」。這世界沒有任何人——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可以賺得全世界;但這世界,又有多少人因此而賠上自己的靈魂與生命?贏得金錢、紛爭、名利,是否讓你成為更好的人呢?
當我們因著生命成長而受苦時,神不會讓你白白受苦。我們在當中經歷磨練,出於神的美意不一定一帆風順,如同約瑟從小經歷了那麼多不公平,經歷了出賣、誣告、陷害、遺忘,如此的坎坷,傷害他最深的也是最親近的哥哥們。但在這個過程當中,神恩待保護他,最後成為埃及的宰相。當他與哥哥團聚後,他說了一句:「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50:20)我們在人生的路上有「人」的意思圍繞在當中,但在背後也有神的意思,即便我們當下不明白。
對約瑟來說,人的意思帶出許多詭詐、痛苦,但他明白神的意思是好的,帶出了醫治、祝福、成全。所謂立志行事,就是我們對神的美意做出的回應。這樣的回應後,我們要有行動:不要發怨言、起爭論。我們常常會發出一些無傷大雅的埋怨,但許多爭論都是因此而起。我們的期待沒有得到滿足、看見沒有被使用,也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而非走在神的心意當中。若我們的生命狀態如此,那做什麼事情大概都不會得到滿足。求神幫助我們,懂得要怎麼立志行事、用生命來見證我們的信仰。
我們活在這個世代,其實跟當時的腓立比差不多。我們活在安逸的駐防城中,被世界的重兵圍著,在不冷不熱當中被教導不要太愛主,而失去了生命應有的追求與價值。這個世界甚至把我們殖民化,用屬世的價值、試探、誘惑讓我們與世界同化,最後遠離神,達到仇敵的目的。
這個世界也有太多的慾望,我們每天都在與詭計爭戰。慾望使我們犯罪、關係破碎、成為悖逆神的百姓。第15節告訴我們,不會自體發光的我們要成為世界的明光、世代的祝福,必須讓神來點燃、回應神、迫切的禱告。
「若不是現在,那是什麼時候呢?」、「若不是我,那是誰呢?」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你,做神要你生命中所成就的事情。現在就是拯救的日子。神是昨日、今日、明日、到永遠的神,除非我們可以緊緊抓住今天的機會,才有可能留下美好的歷史、為明天創造美好的未來。神對這個世代還有更美的心意,祂要使用更多的人成為明光照耀,做他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