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錢銀子!?

一錢銀子代表的永生,上帝如何給,是祂的主權。早信主的早早享受神的平安與同在。

信息錄音檔

經文:馬太福音20章1-16節
証道:陳冠宇傳道
記錄:楊可玉姊妹

葡萄園的比喻號稱十大比喻之一,它的內容跟前文有關,蘊含天國的信息。

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不公平的葡萄園,做得多的跟做得少的都得一錢銀子,同酬不同工。主人的回答更是氣人:我的錢你管得著嗎?這便好像公司裡有人領著一樣的薪水卻不做事,我向老闆抗議,老闆竟說他樂意養活這些米蟲。這樣的情況若是臨到你身上,你會不會一氣走人?難怪有人說上帝胡作非為,祂愛將恩典給誰就給誰。

曾有一個動物行為實驗,第一隻將石頭拿給操作者的猴子得到一粒花生米,第二隻得到一顆葡萄。當第一隻猴子第二次把石頭交在人的手上,仍然只得一粒花生米時,牠氣得拿起花生米來丟人。同工不同酬,別說人會生氣,連猴子都抓狂。

然而耶穌乃要藉這比喻告訴我們天國恩典的奧妙以及涵義。在這段經文之前,《馬太福音》19章16-22節記載一位少年財主與耶穌的對話,耶穌要他放下一切來跟隨,少年財主憂憂愁愁地走了。彼得反應快,立刻發問:那麼我們已經撇下一切的能得什麼呢?耶穌以兩個應許、一個提醒來回答他。

第一個應許(V.28):「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第二個應許(v.29):「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與神同坐寶座,承受永生,這是何等美好。第30節的提醒卻是:「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天國不是許願池,神的應許不單在於物質所需,而是領我們進入神國,得著新的團契關係。這節提醒之後,連結到今天的經文,以「因為」開啟葡萄園的比喻,後接20章16節:「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這樣」是比喻的結語,結構完整,前後對照,凸顯出葡萄園比喻的重要。

巴勒斯坦的葡萄採收期大約從每年九月中到月底,僅僅十多天;在十月初雨季前沒能收割的葡萄,淋雨後就會腐爛。為了搶收,葡萄園主會盡可能增加人手。這則比喻中提及六個時間點:清早六時,園主出來雇用工人;上午九時(巳初)又去把閒站的人召募回來,中午十二時(午正)、下午三時(申初)也是如此。到了五時(酉初)出去,看見傍晚還有人站在那裡,問他們何以整日閒站?他們回答:「因為沒有人雇我們。」園主便把這些人也帶進園裡去。

一錢銀子相當一般工人一天的收入,清早受雇的人約定後便開始工作;但後來的人,無論申初或酉初,都沒講定工價,只說會給他們所當給的。試想比喻中的描述,整天有人站在外面沒工作,這失業率顯然頗高;而傍晚還站在那裡的人,家境想必不好,因急需工作養活家人,即使沒有工作,仍然站在外頭等待機會,不回去休息。

到了發薪的時候,晚來的人拿到全薪都很開心,沒有說話。這便好像老師改錯考卷,多拿兩分的學生多半只會竊喜,但少得兩分的,一定會去告訴老師改錯了。第一批做好做滿、卻沒有得到更多的人如此抗議:「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V.12)這話非常合理。那時節的巴勒斯坦非常炎熱,從清早開始勞碌整日,比起在晚風徐徐中採收葡萄,工作條件大不相同。

園主回答其中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V.13)有人比喻一錢銀子是天國門票,不論何時信主都能領受同樣應許。那些早到的人領了錢,只因心中不平,喜樂反被奪去。

不公平是比較出來的。有一個年輕人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較輕鬆,總是做個幾天就辭職。他的爸爸為他找了一個墓園管理人的差事,只要坐在那裡一天就能領錢,但三天後,這年輕人又辭職了。他的爸爸疑惑問道,難道工作內容改變,還要打掃、拔草嗎?兒子回答,沒什麼不同,但是太不公平了。這裡所有人都躺著,只有我要坐著。

第一批人應徵時覺得工價合理,領薪時才覺不公,因為比較使人心生不平。做一小時的按理可能扣薪,所以沒話說;下午來的、中午來的也不講話,因為後面還有人做更久。只有最早那批人,沒人比他慘,所以很生氣。耶穌作結說,在後的要在前,難道後來信主的恩典比較多嗎?其實不是如此。

園主對第一批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朋友」二字表達出冷漠。14節更說:「拿你的走吧!」不公平導致對神埋怨,讓人與恩典隔絕。但難道神的恩典你就不要了?第一批人是否會連錢都不拿就離開?若知這是進天國的憑證,難道你竟不進去了嗎?

答案很明顯,但我們該以何種心態來面對?上帝是否真不公平?這比喻裡每個人都要養家,清早六點找到工作的,因為知道下一餐在哪裡,整天踏實無憂。同樣的時間,其他人還在擔心害怕。九點進去的即使扣點薪水,總算能夠養家;但更晚的人同樣在外曬了一天,內心卻是焦急惶恐,最後終於進去工作,或許還憂慮著賺得夠不夠。

一錢銀子代表的永生,上帝如何給,是祂的主權。早信主的早早享受神的平安與同在。我們看見青少契的孩子,覺得他們年輕信主真好:看見兒主的孩子從小在教會跑上跑下,幸福無比。人人羨慕早信主,何以看到恩典較少,卻又忍不住抱怨不公?

早來的已與園主同工一整天。上帝是仁慈慷慨的老闆,我們同樣領受一錢銀子,不是做得愈久領得愈多,從第一批門徒到今日的信徒,都能靠主進到天國。早領受是恩典而非特權,在後的要在前,說明晚信主的人若存感恩、謙卑的心事奉,便強過那信主多年,卻仍妒嫉、驕傲、自以為是的老基督徒。

耶穌的警告提醒我們仰望主、定睛主。曾有一位牧師說過,做到底,才算數。一清早,神已應許我們恩典夠用,免去我們在世上的愁煩,生活雖苦,心裡卻有盼望。

有人說,既然如此,不如最後一刻再來信主。但人怎能知道你的最後一刻在何時?上帝已給你最需要的一錢銀子,願我們看見這比喻,能慶幸自己沒有忿忿不平,有神與我同在好得無比,而不是心存僥倖,想著如何成為最後一批工人,圖以最短的時數獲取最大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