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固然征服了歐洲,但真正得著人心的是福音。歷史後來的發展,帝制被瓦解,教會卻一一建立。福音所帶來的震撼與改變,解決了罪與死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核心,就是福音的本質──耶穌基督。
經文:羅馬書1章1-6;16-17節
證道:李路加牧師
記錄:楊可玉姊妹
傳福音是神量給教會的大使命,而聖誕節是耶穌降生的日子,是我們生命重生的關鍵,因此更要去傳揚福音。對於福音,聖經有兩個定義:
首先,福音是「好消息」。世上壞消息太多,考試被當、生意不好、投資失利、婚姻觸礁、家庭失和……最壞的消息是你的生命與神隔絕,沒有真實的愛,更沒有盼望與平安。亞當的犯罪墮落使人不願意尋求神,想找也找不著,甚至因罪的本質把神看作仇敵(參羅8:7)。隔絕帶來的最終結局,即使今生的日子完了,靈魂也要在地獄裡度過。然而福音是好消息,因為神能翻轉一切。
其次,福音是「神的大能」。因著神的大能,讓我們在其中去明白、經歷信仰所帶來的更新與改變。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要來看見福音如何產生,如何在傳福音的人身上運行,又是如何在當時以及現今世代中與我們同在。
一、源於神的應許
福音早在舊約時代已經出現。1-2節說:「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保羅身處新約教會的時代,但福音的大能早在舊約便已藉著眾先知傳達出神的應許。《創世記》中記載人的敗壞,以及神對人發出的拯救與呼喚。亞當迷失後因害怕躲了起來,這是罪人的本性,但神卻來尋找他:「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那裡?』」(創3:9)從《創世記》第3章開始,整本聖經不斷看見神尋找人的歷史。摩西五經列出許多禮儀,包括祭壇、獻祭與會幕等,表達出神要在人間創造一個人可以親近神的環境。往下看到歷史書,人們迷失更甚,以色列的歷代君王想要名留青史,卻讓罪在人的裡面做王,重複一代滅了一代的打打殺殺。在最後大小先知書中,眾先知懇切禱告,大聲疾呼神的百姓要回轉,然而人心終究喚不回,於是接下來的四百年,神沒有任何啟示,被稱為沉默的年代。《路加福音》19章10節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浪子可以回頭,曾經失喪不代表無家可歸。神並沒有放棄人,不但呼喚我們回家,耶穌更親自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無論你在做甚麼,是處於死蔭幽谷,或是迷失傷痛、走投無路,祂都要把你尋回。
二、顯於神的權能
神要用祂的方式,在這世代彰顯祂奇妙的權能。16節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保羅寫信給散居在羅馬各處的基督徒,鼓勵他們起來傳福音,不以福音為恥。傳福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我們明知對方內心抗拒,確實難以啟口。保羅生在羅馬時代,帝國作為經濟、政治、文化,甚至宗教中心,文明昌盛。猶太人在當時被視為奴隸,而保羅卻能在如此處境中大聲宣告不以福音為恥,乃因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使徒行傳》記載他從敵擋神被完全翻轉,窮其一生宣揚真理,最後更為福音犧牲殉道。羅馬帝國固然征服了歐洲,但真正得著人心的是福音。歷史後來的發展,帝制被瓦解,教會卻一一建立。福音所帶來的震撼與改變,解決了罪與死的問題,世上最強盛的國家、最頂尖的團隊都不能做到,而解決問題的核心,就是福音的本質──耶穌基督。3-4節說:「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保羅進一步闡明福音的本質與內容,論到耶穌基督是神的大能,透過祂的「生」,我們突破罪的綑綁,透過祂從死裡復活,我們得著永生的盼望。這樣的宣告也在門徒彼得的生命中。彼得曾經三次不認主,卻在耶穌復活後,勇敢地為福音做見證。根據記載,彼得曾對群眾宣講福音,男丁有五千人之多。官府問彼得有何能力做到這事?彼得被聖靈充滿,回應道,這許多人信服真道,都是因為那被你們釘死的耶穌基督。神叫祂從死裡復活,使人因祂的名得救。他說:「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彼得、保羅,以及歷世歷代的無數傳道人,他們不以福音為恥,而神透過福音彰顯祂的大能,讓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歐洲、美洲、非洲、亞洲,甚至進入少數民族當中。有一年我到雲南培訓,訓練少數民族的同工,幫助他們建立聖經基礎,好用自己的語言去對族人傳福音。培訓結束後的周末,一位同工邀我進到更深的山區去看他的族人,那個寨子非常偏遠,但三百多戶人家裡,八成以上都是基督徒。這一切都要感謝一位宣教士。弟兄帶我到宣教士的墓前,大大的墓碑上記載他一生的服事,以及族人對他的感念。我的內心受到極深的感動。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如何跋涉來到這裡?是怎樣的動力、怎樣的愛人之心,讓他一生委身於此?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這裡的人們信仰都很堅定,福音的大能進到偏遠地區,使人有得救的機會與生命翻轉的契機。
三、信靠神的拯救
16節說,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它不是只救優秀的、有能力的、聰明的,有錢或有智慧的,乃是要「救一切相信的」。福音的基準線非常公平,每個人都能得救,願不願意而已。17節表達出福音的本質,其中兩樣非常重要。首先是「神的義」,就是神為我們所做的福音行動。因為罪的工價是死,耶穌為無法自救的罪人釘死在十架,當祂從死裡復活,便成就了我們的盼望。這就是神的義。其次是要透過信心領受。「本於信,以致於信」,第一個信是神的信實,我們本沒有信心,因著神的信實使我們愈來愈認識祂,以至於生出第二個信來。從神的信實到人的相信,信心會愈來愈豐盛,使你長成神眼中有信心的人,完全相信神的帶領。剛才提到的宣教士接受中國內地會的差派,去到雲南偏鄉。內地會的創始人是戴德生,他被神呼召,從富裕的英國去到清末中國,成立內地會,訓練許多宣教士深入內地。他在中國五十一年,一生委身華人世界,如今其第五代子孫正是華神的院長。戴德生曾說,神的工作常有三個步驟,從「不可能」、「很困難」,到「做成了」。這就是福音的大能。有人說基督教的神很絕對,相信的就得救,不信的就滅亡,其實這只是最後的結局,而神的心意乃是要拯救人。
《箴言》14章12節說:「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福音要領我們走出困境,進到神的心意裡。讓我們一起信靠神的拯救,經歷福音的大能,信實的神就要化不可能為可能,使哀哭變跳舞,使咒詛變祝福。